邓小平对宋庆龄评价:一个了不起的人

新浪历史
宋庆龄,1893年生于上海,1915年与孙中山结婚并担任他的秘书,参与革命活动,致力于民主革命事业。1925年孙中山逝世后,宋庆龄继承他的遗志,继续投身革命,赢得了国共两党和中国人民的一致尊重。

宋庆龄
本文摘自《邓小平手迹故事》作者:孙东升 蒋永清,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宋庆龄:一个了不起的人
爱国主义 民主主义 国际主义 共产主义的伟大战士
宋庆龄同志永垂不朽
邓小平题
一九八六年五月廿九日
1986年5月29日,邓小平在宋庆龄逝世五周年之际,郑重为宋庆龄题写了挽联:“爱国主义 民主主义 国际主义 共产主义的伟大战士 宋庆龄同志永垂不朽。”
宋庆龄之所以能获得如此崇高的评价,与她一生的光辉历程息息相关。
宋庆龄,1893年生于上海,1915年与孙中山结婚并担任他的秘书,参与革命活动,致力于民主革命事业。1925年孙中山逝世后,宋庆龄继承他的遗志,继续投身革命,赢得了国共两党和中国人民的一致尊重。
1927年上海“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宋庆龄和许多国民党左派人士以及中国共产党人联名发表了讨蒋通电。宋庆龄的大无畏革命精神让邓小平很是敬佩。1987年4月20日,邓小平会见印度客人时曾对她有这样的评价:“宋庆龄是一个了不起的人。蒋介石叛变后,国民党内有两位女性是真正左派,一位是孙中山的夫人宋庆龄,一位是廖仲恺的夫人何香凝。她们一直同中国共产党合作。”
一开始,宋庆龄与邓小平各自在自己的领域为革命事业奔波奋斗,并没有什么交集。20世纪30年代初,宋庆龄联合蔡元培、鲁迅等人发起成立“中国民权保障同盟”,营救共产党人和爱国人士“七君子”等人;在抗日方面与中国共产党紧密合作,为支援八路军战胜困难,宋庆龄领导的“保卫中国大同盟”将大批捐款和物资送给解放区和敌后根据地;介绍白求恩大夫、印度援华医疗队等前往解放区为八路军伤病员服务,提供了大量的物质援助和道义上的支持。1937年8月,中共领导的主力红军改编为八路军,邓小平任政治部副主任,他对宋庆龄给予八路军的大力支持、对中国抗日革命事业的努力奋斗非常敬佩。
一直未能谋面的宋庆龄与邓小平1949年在上海终于见面了,但这第一次见面竟然是邓小平上门去赔礼道歉。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原来,1949年5月27日,住在林森中路1803号(今淮海中路1843号宋庆龄故居)的宋庆龄迎来了上海全市解放。对上海解放,宋庆龄是满怀喜悦的,在25日解放军先遣部队进入上海后,宋庆龄曾兴奋地向长期协助她工作的友人王安娜表示:“感谢上苍,我们现在总算可以自由地呼吸了!”但是,不久却发生了一场意外。六十师一七八团一个营进驻淮海中路后,连长指定武康大楼对面一所宽敞房子,要排长带一排人去宿营。当时谁也不知道这里是宋庆龄公馆。当战士们敲门要进去时,遭到了门房的拒绝。门房没有说明缘由,只是笼统地说“这里不能住”。双方争执相持不下时,宋庆龄亲自下楼来,当着战士们的面说:“我是宋庆龄。这里是我的公馆,你们部队不能住。要住,请陈(毅)司令打电话给我。”
为了挽回这个事件造成的不良影响,5月31日,时任中共华东局第一书记的邓小平与陈毅一起到宋庆龄寓所拜访道歉,检讨了问题责任,并派卫兵在其住宅警卫。同时,为了解决宋庆龄的经济困难,在请示中央后,决定:“保护孙中山先生在上海的旧居,以资纪念,从优供给宋庆龄的日常费用及实物。”
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后,宋庆龄当选为国家副主席,邓小平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一起为社会主义的建设努力奋斗。而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宋庆龄和邓小平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冲击。在1966年11月12日孙中山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活动上,宋庆龄发表了《孙中山——坚定不移,百折不挠的革命家》的讲话。当时,邓小平虽然已经被中央点名批评了,但是他仍然出席了这次会议。这既是对革命先驱孙中山的纪念,也是对宋庆龄的慰藉与鼓舞。1973年3月10日,中共中央决定恢复邓小平的党组织生活和国务院副总理职务,重新回到工作岗位上不久,邓小平便致电问候宋庆龄,并与夫人和女儿一起到宋庆龄北京寓所探望。
1975年邓小平主持党和国家的日常工作,着手对“文革”造成的严重混乱局面进行全面整顿,但是1976年4月再次被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1977年7月,党中央决定恢复邓小平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副主席等职务,宋庆龄闻讯后十分高兴,7月24日,她在给友人拉维那的信中说:“昨天晚上全城沸腾,党的十届三中全会选举邓小平再度担任要职。”其中喜悦溢于言表。8月20日,宋庆龄接到邓小平的请求,要求面谈。与第二次复出之后去探望宋庆龄一样,邓小平的这次会见争取到了宋庆龄的大力支持。
1980年1月1日,宋庆龄出席全国政协举行的元旦茶话会,同各界爱国人士300多人一起共庆佳节。当时,邓小平当选为第五届全国政协主席。茶话会上,当邓小平讲到“我们满怀信心地跨入了八十年代,我们面临的任务是要在四个现代化建设中做出显著的成绩,要把台湾回归祖国,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工作始终放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时,宋庆龄和全体同志一起兴奋地热烈鼓掌。宋庆龄认为,这是一次鼓舞士气的会议,对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将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1980年,邓小平从改革开放的全局和党的政治体制改革的要求考虑,提出了废除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宋庆龄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在7月28日给中共中央的建议信中,恳切要求辞去领导职务,率先实践废除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改革。在解放思想、实现四个现代化等方面,宋庆龄坚定不移地拥护邓小平,她说:“任何一个爱国的革命者,必须在这一关键性的历史使命中充当促进派,只有这一条道路好走,毫无选择的余地。”在一些对外交往特别是接见美国友人的场合,她和邓小平一起出席,向世界表明她的立场。
1981年5月14日深夜,宋庆龄病情突然恶化,在党和国家的领导同志前来看望时,她提出了入党的请求。5月15日下午,在邓小平参加的中央政治局紧急会议上,一致决定接受宋庆龄为中共正式党员,同时建议授予她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称号。
16日下午,邓小平前来寓所探望,祝贺宋庆龄加入中国共产党,实现了她多年的夙愿,宋庆龄听了后点头微笑。邓小平嘱咐她安心养病,并说,您如有不测,我们会妥善安排。
5月29日,宋庆龄逝世。在6月3日的追悼大会上,邓小平致辞指出:“宋庆龄同志鞠躬尽瘁,七十年如一日,把毕生精力献给中国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事业,献给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事业。她在任何情况下都保持着坚定的政治原则性,威武不屈,富贵不淫,高风亮节,永垂千古。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她跟随历史的脚步不断前进,从伟大的革命民主主义者成为伟大的共产主义者。”高度评价了她伟大光荣的一生。
1982年5月29日,为纪念宋庆龄,继承和发扬她的未竟事业,以“增进国际友好,促进祖国统一,发展少儿事业”为宗旨的宋庆龄基金会成立。邓小平慨然担任了宋庆龄基金会名誉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