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新政看北洋:袁世凯北洋新政

中国经营报
天津商会能在动荡中崛起,与开风气之先的上海商会遥相呼应,重振商务实业,影响地方乃至国家政局,逐步赢得全国性声誉,跟袁世凯主导“北洋新政”所创造的相对宽松环境,关系极大。

作者:罗澍伟
20世纪最初10年,天津商会能在动荡中崛起,与开风气之先的上海商会遥相呼应,重振商务实业,影响地方乃至国家政局,逐步赢得全国性声誉,跟袁世凯主导“北洋新政”所创造的相对宽松环境,关系极大。后人受时势左右或出于政治需要,对袁氏往往因人废事,有意无意忽视他曾经的改革努力。转眼百年过去,“新政”又成热词,还历史以本来面目,正当其时也。
北洋原本是个地域名词,管辖范围大致包括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860年)后被迫开埠通商的直隶、山东和东北地区,北洋大臣则是北洋通商大臣的简称,例由直隶总督兼任。
因地近畿辅,极易影响到权力中枢,北洋大臣比起两江总督兼任的南洋大臣来,自然更是权重位高,不但负责统帅庞大的新式陆海军,而且是皇帝的钦差,有权代表清王朝接见各国使节,签订各种条约,许多洋务设施都开创于北洋。就连朝廷的要政,也是“每由军机处问诸北洋”,才做最后的定夺,以至造就了直隶总督衙门成为“第二政府”和“影子内阁”的特殊地位。
自1901年至1907年,接替病逝的李鸿章出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袁世凯,在任内的六七年里,很快使北洋成为“新政权舆之地”,“四方之观新政者,冠盖咸集于津”。当时,“中国各省新政之布,必资模范于北洋”,“各省咸派员考察,藉为取法之资”。
“近水楼台 奋然兴举”
1902年8月,袁世凯代表清廷从八国联军手中接收天津,旋即以天津为直隶省城。连曾与袁世凯有很深“宿怨”的梁启超都说,袁世凯“在前清督抚中以能办新政名”,事实正是如此。莅津之初,袁世凯即在北洋整顿吏治,裁汰陋规,办理巡警,铸造银钱,会办练兵,倡办工艺,一时间生气勃勃。适值清廷推行“新政”,北洋楼台近水,闻风而动,举凡清廷颁布的各种改革事项,包括“预备立宪”,袁世凯不避怨嫌,“奋然兴举,大僚之牵掣,群吏之非笑,一概无所于恤而壹意独行其所是”。
比如,袁世凯准备接收天津之时,因《辛丑条约》中有20里内不准驻扎中国军队的规定,于是改用西法变通,把巡兵编为巡警。先是在省城保定创设警务总局及分局,设警务学堂;接收天津前夕,又抽调北洋新军3000名,改为巡警,直隶遂成为中国最早设立警察的省份。
如何拯救兵荒马乱后的天津金融市场,是摆在袁世凯面前的首要任务。当时的市面,银根奇紧,制钱短绌,贴水骤增。袁世凯于1902年委员筹办北洋银元局,“以资补救”;很快“铸成当十铜元一百五十万枚”,解交支应局,以辅制钱之不足,并出示晓谕铺户居民,一体搭用,同时特别申明,“并非行用铜元,即停使制钱”。据天津商会反馈,“自开办以来,京津保等处市面,悉赖周转,商民称便。”为进一步整顿金融秩序,改变当时钱庄票号“滥发钱帖”的状况,袁世凯又准许“殷实行号,有五家连环担保,准发行兑换银元纸币。”这是近代以来民间发行纸币的开始。
为贯彻新政,提高行政能力,经袁世凯札饬相关部门,“无论内选、外补,未赴任者,饬令先赴日本游历三个月,参观行政及司法各官署,并学校、实业大概情形,期满回省,然后饬赴新任。其在日时,由留学监督随时考询,回省时呈验日记,各陈意见。在该员自备资斧,所费无多,而数年之后,冀无未经出洋之地方官,庶于行政不至隔膜。”为考核与提高现任官吏的工作能力、工作水平,特设直隶吏治考验处、吏治调查处、课吏馆;在保定开办了直隶法政学堂,在天津开办了北洋专门法政学堂。
为推进地方改革司法,1907年3月成立了天津府高等审判分厅和天津地方审判厅,在杨柳青、赵家场、咸水沽、永丰屯设乡谳局;同时厘定了审判厅章程,审判研究所简章,并着手裁革大小衙门的吏役、门丁和书差。时人认为,“我国审判改良,实以天津为鼻祖”。为使司法改革得到认真贯彻,袁世凯告诫新任法官:“凡举一新政,须贯以全付精神,若稍松懈,势必渐复旧观。”从此,天津成为全省和全国建立三级审判制度的样板。此外,改良狱政也是北洋司法改革中的重要一环。
“振兴直隶 实业枢纽”
为切实提倡和保护奄奄一息的民族工业,袁世凯决定建立直隶工艺总局,“并于城厢内外创设工艺学堂以精进其理法,设实习工场以练习其技能,设考工厂以甄验其货品。设工商演说以增益其见闻,设工商研究以开拓其智识,设工业售品所以疏通其销路”。在工艺总局推动下,民间“风气渐开,天津绅商已多集股禀设工厂,各属官绅亦陆续送徒来津学习,毕业会籍,已有开办获利者”。
工艺总局又派人赴上海学习纺纱,赴湖北学织麻质绸缎纱布,赴江西学习制瓷,赴日本考察造纸。直隶农务学堂则在此基础上试办了纺织工厂工艺局和联合教养局,在广仁堂合办机器织布,并准备逐渐向民间推广。对于申请各项工业专利的,工艺总局积极予以保护,从而奠定了“工艺局为振兴直隶全省实业之枢纽”的关键性地位。
商业方面,“天津为北洋巨埠,商货云集,或行销于内地,或转运于他口,日以万计。”但是,“自遭庚子之变,或遭抢掠,或被焚烧,市面为之一空”,以致元气大伤。为促进天津工商业的发展和繁荣,1903年袁世凯指示成立天津商务公所;此后,直隶工艺总局属下的考工厂倡办了天津商业劝工会,每年三、腊两月在天后宫,六、十两月在河北公园举办。
“为联络商情,提倡实业,裨益地方”,1904年天津商务公所改组为天津商务总会,仅1907年和1908年两年年间,即协助地方官府理结钱债诉讼一百五十五起。在商务总会倡导下,天津钱商公会,天津鞋帽商研究所,天津门市布商研究所,北洋商学公会等先后成立。为支持直隶产品赴上海参加南洋第一次劝业会,1909年天津商务总会还特别成立了直隶赞助出品有限公司,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开平矿务局曾是洋务运动期间经营得最为出色的企业,但在八国联军侵华时,却因遭人盗卖而沦入英商之手。为收回开平矿权,直隶官府作出了一系列的努力,终因英商有不平等条约的庇护而未能成功,只得先行收回了开平矿属下的北洋洋灰公司。
为限制英商发展,袁世凯接受属下的意见,决定采取“以滦制开”的策略,于1906年成立北洋滦州官矿有限公司,同时声明“此矿系为北洋官家用煤便益而设,与他矿事体不同,其矿界特为展宽,嗣后他矿不得援以为例”。又根据农工商部“外国矿商不能充地面业主”的规定,成立了滦州矿地有限公司,辖地三百三十方里,这样,便控制住了开平矿的地面权。后来,双方在竞争中均不能取胜,只好共同组建了中英合资的开滦煤矿。原开平矿属下的北洋洋灰公司独立经营后,招商集股,扩充为一度执中国洋灰业牛耳的启新洋灰公司。
“进步之速 全国楷模”
袁世凯督直期间,积极推行新式教育。直隶学政撤销后,改设学校司,作为通省的最高教育行政机构。不久,各州县学堂次第开办,学生亦得到优免差徭地亩的优待。在普通教育方面,除广设中小学之外,还开办了直隶高等学堂;技术教育方面,工艺总局开办了直隶高等工艺学堂,直隶高等农业学堂;专业教育方面,开办了北洋女医学堂、保定医学堂和天津医药研究会;女子教育方面,开办了女师范学堂、高等女学堂、公立学堂和五处女子小学,计有女学生638名。
对于女子教育的快步发展,袁世凯接到报告后甚是兴奋,批示说:“女学进步甚速,非办事之勤,曷克臻此?”根据袁世凯“天津为北洋巨埠,应设商业学堂”的批示,天津商务总会还创办了天津公立第一商务学堂。
1905年,清王朝决定改行立宪,同时提出“布地方自治之制”作为预立宪政的基础,于省城成立自治局,袁世凯在直隶率先认真贯彻。由于自治一事“体大事繁……在非先行预备,不足以为实行之地”。因此,直隶自治总局成立后,令各属先行建立自治预备会,并拟定了府厅州县自治研究所章程及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
在筹办地方自治过程中,袁世凯广开言路,件件批阅,各县令则积极进言。凡确有见识者,袁世凯均在批示中予以肯定;凡属不甚妥协者,则在批示中予以驳正;凡可资顾问者,即提携不遗余力。由于督宪重视,基础工作扎实,所以天津试办的地方自治,组织完备,立法条理,循序渐进,规模略具。
有人总结说:“庚子以后,新政繁兴,如练兵,如学堂、巡警,如审判厅、地方自治,皆由直隶先行试办,迨有成效,各省或来津调查,或推广仿行。”“北洋风气晚开,而进步之速,发达之易,乃为南洋所不逮。”因此很快成为全国的楷模。
“变通旧法 审慎新章”
由于中国是一个背负着几千年封建传统包袱的大国,尽管袁世凯在推行“新政”之始,雄心勃勃,认为是“从前未有之事,凡在官绅无比和衷共济,一秉大公,以为全省模范。”但在这样的国家里进行政体改革,谈何容易!所以热闹一时的“北洋新政”,在触动或改变旧制度方面,作用是极有限度的。
仅以顺直而论,“文武大小衙门,多至一千五六百处”,而且官场积疲已久。所以即便是“新政”,也不得不采取“外法内儒”的折中办法,兼顾各方面的利益,“以弊去太甚为宗旨,以上下相安为要义。事无论公私,如彼于利益无大损,则吾法易行”。在很多情况下,只能“于变通旧法之中,寓审慎新章之意”。久历封疆的袁世凯也每每告诫下属,“凡举一新政须贯以全副精神,若稍松劲势必渐复旧观。”“近今办事之难,该绅等亦所深悉,欲速不达,不如徐步当车,可免颠踬。”“现当过渡时期,官绅冲突在所宜防。”通过这些批复,我们也可看到袁世凯推行“新政”期间内心处处小心谨慎一面。
这就是说, 20世纪第一个十年的中国,特别是以天津为中心的“北洋”地区,在艰难地迈向近代化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遇到的障碍和出现的弊端亦复不少。
比如,北洋银元局鼓铸当十铜元,固然解决了市场的暂时之需,但因“本四利六,余利孔饶……一时各省官吏竞视为生财之妙策,筹款之善方,纷纷效法,接踵而起……如水泛滥,其源不戢,一时百物价值,市面情形,胥将有岌岌乎倾覆反侧之象”,造成了各地金融市场极大混乱,最终清廷不得不收回铸币之权,改由户部(度支部)统一铸造,统一管理。
又如,直隶允准殷实钱庄票号五家连保发行纸币,本属地方政府的权力;但因当时中国主权的不完整,“外国银行因缘而起,思夺我发行纸币之大利,存款之便益,曩仅英之汇丰一家,今则日本正金,华俄道胜,麦加利,德华,澳大利皆源源而来”;其中尤以正金银行为甚,“在中国发行纸币之数,已超过其全部资本”,反而给天津的金融市场带来极大的混乱和冲击。
再如,直隶实行地方自治固属先进,但清廷从来无此专款,天津县议事会和董事会常年经费无着,只得每年申请政府补助金。义和团运动后,由于中国固有文化遭到了空前的冲击,著名的北洋大学,除头二班学生外,习汉文的热情极差,“讲坛听讲之人寥寥无几,未及五点,堂上已空”。废除科举,改设学堂,是中国教育的一大进步,但在普及学堂特别是中学堂的过程中,认真贯彻执行的只是少数,“中学堂办理认真,以冀州为最,河间、广平、大名亦有可观,余多敷衍”。
以上这些,对于我们深刻认识那时候的中国国情,深入了解20世纪初清王朝的“新政”概况,以及恰当评价此次“新政”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作用,都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