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历史 史海钩沉

朱德外孙:爷爷这辈子最大的遗憾是没吃饱过

环球人物杂志

关注

    爷爷把自己的定量缩减到26斤,在副食品匮乏而且全部要凭票供应的年代,这个定量标准就是爷爷一个人吃都不算宽裕,更何况家里还有二十来口人,又都是年轻人。但爷爷却胸有成竹。

 朱德参加劳动

口述|刘建(朱德长外孙,朱敏长子,少将,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装备指挥技术学院副院长)

在朱敏的孩子中,长子刘建在朱德身边生活的时间最长。从咿呀学语、蹒跚学步起几乎与两位老人形影不离。每当爷爷和康克清奶奶外出视察访问时,人们常常会看到有一个小男孩伴随其间,这个小男孩多半就是刘建。

刘建兄弟至今还一直称呼朱德“爷爷”。“他让我们叫他‘爷爷’。虽然现在有些文章中给改成‘外公’了,但我们一直按习惯叫他‘爷爷’。”过去曾有人让刘建叫“姥爷”,朱德说,“我不是老爷,地主老财才叫‘老爷’”。

“我是1953年出生,但我从小是在爷爷身边长大的。”刘建说。这一年,朱敏从莫斯科列宁师范学院毕业回国后,被分配到北京师范大学俄语系任教。为了让朱敏专心工作,朱德决定把刘建留在身边抚养,他说“孩子就放在我这里,你安心地去工作好了!”朱敏两个月的产假刚满,朱德就催促女儿去上班。随后,又让女儿搬出中南海的家,到北师大的集体宿舍住,“父母亲有好几年住在各自单位的宿舍里,这样,我便开始了与母亲分离的日子”。

贺治华(前排右2),朱德的第四任妻子,朱敏的生母

朱敏生母贺治华是朱德的第四任妻子。1922年冬,36岁的朱德和19岁的贺治华结婚。 对于贺治华,张国焘的夫人杨子烈在《往事如烟》一书中说:“贺治华生得的确妖娆,柳眉杏眼,怒中带笑,愁中见喜,见了高级负责者,热得像团火。”1925年7月,朱德被捕入狱,获释后被德国政府驱逐出境前往苏联。此时贺治华已身怀六甲,1926年4月18日生下女儿朱敏。40岁得一千金,朱德为女儿起名“四旬”。但贺治华给女儿另起了一个洋气的名字“菲菲”。1926年5月,朱德回国,让贺治华和女儿暂居苏联。朱德回国后没多久,贺治华就让她妹妹把朱敏接回了成都。此后,贺治华爱上了从法国前往莫斯科读书的革命青年霍家新,并与之结婚。(注释1)

对于生母贺治华,朱敏在《我的父亲朱德》一书中说:“我常常怨恨母亲:她为什么不要我?不抚养我?不给我母爱?长大后我才知道,母亲弃我而去,甚至叛离了我的爹爹,是为了追求与爹爹的信仰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她彻底改变了自己的一生。在这一点上,我作为女儿,是不能原谅她的。”

朱德给人的印象是温和敦厚,很少发脾气。刘建说,“爷爷说话很温和,很少有发火的时候”。 小的时候,康克清奶奶让孩子们自己洗手绢、袜子,洗不干净就打手板,好几次刘建被打哭了。“每当这个时侯爷爷就会过来,看到我的手心红了,就会很心疼。把奶奶的手和我的手放在一起看,说‘打在你的手心里,奶奶也心疼啊’”。

刘建回忆说——

从1959年开始,国家遇到连续三年的经济困难。爷爷与全国人民同甘共苦,餐桌上从此没有了荤腥。爷爷年纪大了,厨师想方设法单独给他老人家做一道油水多一点的营养菜。政府将每个国民的粮食定量缩减到最低限度。党中央领袖们带头勒紧裤腰带。当时,在中南海工作的机关干部开始重新定量,先由个人报数,再由群众公议评定。身高体阔的毛泽东自报每月粮食定量26斤,爷爷也自报了26斤,周恩来报了24斤。刘少奇报的最低,只有18斤。后来,按照国家制定的定量标准,北京市绝大多数男性干部的粮食定量都定在28斤。但领袖们坚持说,既然已经自报,就不要变动了。有关部门只好按照他们自报的数量发给粮票。有粮票才能买粮食,所以家中就立了一个规矩,凡休息日回家吃饭,每人都要交粮票,这个习惯一直延续到国家取消票证制度才结束。

爷爷把自己的定量缩减到26斤,在副食品匮乏而且全部要凭票供应的年代,这个定量标准就是爷爷一个人吃都不算宽裕,更何况家里还有二十来口人,又都是年轻人。但爷爷却胸有成竹。他始终保持着劳动人民的本色。在战争年代,只要环境允许,他便在房前屋后开荒种菜,这已成为他长期的习惯。艰苦的生活,锻炼了爷爷识别野菜的本领,长征中他还教会了很多指战员如何识别野菜,在粮食短缺的情况下保留了革命的种子。

困难时期,爷爷带领身边的工作人员和孙辈们,在中南海住所空地上开出一片菜园,茄子、白菜、辣椒这些都种过。爷爷还很会用地,中间种些什么,边上种些什么。奶奶在工作之余不但帮助爷爷管理菜地,还带领我们采摘野菜,如荠菜、苦菜、榆钱叶等和粮食拌在一起做成菜窝窝吃。

在刘建的记忆中,朱德因为长期患有糖尿病,要少食多餐。冬天孩子们经常和厨师把馒头切成片放在暖气上烘干,朱德饿了的时候就拿点干馒头片吃。有时候教孩子们学东西饿了,就会边吃边谈。

“爷爷喜欢吃四川泡菜和回锅肉,但是后来医生对他的饮食控制的很严格,每顿基本上都是保健菜,过瘾的菜都不让他吃,爷爷这个简单的要求就也被‘剥夺’了。有一次廖承志同志来看爷爷,到饭点了,奶奶留他吃饭,问他喜欢吃什么,廖公一听,借机提出一个在家不能提的要求:‘我想吃肉。’其实,廖公和爷爷一样,都被医生管着,在家里又被夫人监督着,和猪肉无缘。爷爷这时投了廖公一票,‘廖公就这个小小的要求,克清你就满足他吧!’奶奶叫厨房炒了一盘回锅肉,又怕爷爷也加入这个开戒的行列,便指着其中一个孙子对大家说,‘正好,我们家也有一个吃肉的’。吃饭的时候,爷爷边吃自己的边看着回锅肉,自己一点也不能吃。奶奶就得老打岔,引开爷爷的注意力。”

后来,朱德临终时还对康克清调侃说,“我这辈子没有什么遗憾的,就是没吃饱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