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与晋冀鲁豫版《人民日报》的故事
时任晋冀鲁豫中央局书记和晋冀鲁豫军区政治委员的邓小平把毛泽东提出的“为人民服务”五个大字题赠报社,指明了《人民日报》的办报宗旨。《人民日报》在《发刊词》中郑重指出:“我们的口号是毛主席昭示我们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也就是本报的方针和宗旨。”
本文摘自《邓小平手迹故事》作 者:孙东升 蒋永清,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这是1946年5月15日,邓小平为晋冀鲁豫中央局机关报《人民日报》在邯郸正式创刊发行时写的题词。时任晋冀鲁豫中央局书记和晋冀鲁豫军区政治委员的邓小平把毛泽东提出的“为人民服务”五个大字题赠报社,指明了《人民日报》的办报宗旨。《人民日报》在《发刊词》中郑重指出:“我们的口号是毛主席昭示我们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也就是本报的方针和宗旨。”
这份《人民日报》,是后来的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前身之一,但不是同一份报纸,它是晋冀鲁豫中央局机关报。
晋冀鲁豫根据地从创建到发展壮大,走过了一段不寻常的艰苦历程。
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位于德石、正太、同蒲、津蒲铁路之间,内分太行、太岳、冀南、冀鲁豫四个战略区,是抗日战争爆发以后,八路军在华北创建的四大战略根据地之一。邓小平作为八路军一二九师政治委员和中共太行分局书记、中共中央北方局代理书记,对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创立、发展、巩固作出了重要贡献。
抗日战争爆发后,为了早日实现国共两党合作抗日,进一步推动全国抗战,1937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布命令:红军改编为八路军。1938年1月,邓小平出任八路军一二九师政治委员,开始和刘伯承等人一起创建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通过组建八路军游击支队在晋冀地区开展游击战争,在与日军的多次反围攻作战中,以太行山为依托的晋冀豫抗日根据地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为我军向冀南、豫北平原地区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邓小平和刘伯承指挥的一二九师,在战斗中也不断壮大,由出师时的3个团发展到6个团又6个游击支队。
为落实中央指示精神,1938年4月25日,邓小平主持召开了一二九师军政委员会会议,决定成立晋冀豫军区,以师参谋长倪志亮兼任司令员,黄镇任政治委员,一二九师主力兵分两路,分别向冀南和豫北地区发展。7月5日,邓小平由太行山到冀南指导工作。他到达冀南后,与徐向前一起领导了对冀南地方武装的改编和改造工作,又对冀南各部队进行了统一整编,同时从部队抽调了一批党员干部,协助地方党组织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在豫北,8月下旬至9月上旬,一二九师一部为牵制日军进攻潼关、洛阳,开辟漳河以南地区,进行漳南战役,消灭伪军7800余人,收复滑县、浚县等城镇,从而奠定了冀鲁豫边区抗日根据地的基础。到1941年,太行、太岳、冀南、冀鲁豫几块抗日根据地已逐渐扩大并连成一片,发展成为敌后重要的抗战基地——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
1940年4月,中共北方局在黎城召开了太行、太岳、冀南地区高级干部会议,邓小平在会上做了重要发言,首次提出建立晋冀豫边区政府的主张,把以往分散的根据地统一起来。根据他的提议,会议决定先成立冀南、太行、太岳行政联合办事处,作为向边区政府过渡的准备;会议还决定成立太行军政委员会,以邓小平为书记,统一太行、太岳、冀南三区的领导。8月,冀太联办成立。根据中共中央下发的“三三制”原则,北方局建议召开根据地临时参议会,选举产生根据地政府。1941年3月16日,在冀太联办第二次行政会议上,根据邓小平的建议,成立了晋冀豫临时参议会筹备委员会。
邓小平关于成立边区政府的提议,得到边区各界的热烈响应。 7月7日,晋冀豫临时参议会在辽县桐峪镇正式成立。大会接受了邓小平代表北方局提出的建议,将鲁西的33个县划入本区。9日,更名为晋冀鲁豫边区临时参议会,同时成立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制定和通过了《晋冀鲁豫边区临时参议会组织条例》、《晋冀鲁豫边区政府组织条例》和施政纲领。至此,晋冀鲁豫边区西起同蒲路,东至津浦路,南临黄河,北抵石太、石德路,包括39个县,面积达2万余平方公里,人口600余万,形成空前统一的整体,成为华北敌后抗战的重要依托。它不仅是敌后民主政治的新成就,而且对于全国民主政治也是一个伟大的贡献。
1945 年8 月15 日,抗日战争取得全面胜利。此时,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新生活,但蒋介石不顾全国人民的反对,大举进攻解放区,又一次挑起大规模的全面内战。为适应抗战后新的形势的发展,1945 年8 月20 日,中共中央决定撤销中共中央北方局和中共冀鲁豫分局,成立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由邓小平任书记;成立晋冀鲁豫军区,刘伯承任司令员,邓小平任政治委员。从此,太行、太岳、冀南、冀鲁豫等四个根据地组成统一的晋冀鲁豫战略根据地(后称“解放区”),成为全国七大战略区之一。10 月4 日,华北重镇邯郸解放,晋冀鲁豫解放区完全连成一片,成为当时全国最大的解放区。1946 年3 月初,晋冀鲁豫中央局、边区政府、军区等党、政、军机关相继迁至邯郸,邯郸市成为晋冀鲁豫边区的首府及解放区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
有了稳固的解放区,邓小平、刘伯承提出,我们要办一张自己的大报。在邓小平的指示下,为了进一步解放全中国,进一步宣传号召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广大民众,这份“为人民服务”的《人民日报》在万众期盼中诞生了。
如前所述,1946年5月15日,晋冀鲁豫中央局机关报《人民日报》正式创刊,四开四版。党中央和边区领导对《人民日报》的创刊非常重视,刘伯承、邓小平、杨秀峰等边区领导出席了创刊典礼并题词祝贺。
刘伯承的题词是:“力争和平民主团结反对内战独裁分裂乃人民呼声。”邓小平的题词是:“为人民服务。”杨秀峰的题词是:“真正人民的报纸不仅是人民的喉舌,还应是人民的司机和人民事业的组织者;在当前更应成为边区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的一颗原子弹。预祝胜利!愿为一个虔诚的读者与拥护者。”张际春的题词是:“人民日报创刊志庆:人民的喉舌,真理的火把,和平的号角,民主的先声!”
随着斗争形势的发展,1948年5月,晋冀鲁豫与晋察冀两大战略区合并为华北解放区,成立中共中央华北局,《人民日报》与《晋察冀日报》随之合并,新报名称还是《人民日报》。1949年8月1日,《人民日报》改为中共中央机关报,仍沿用华北版《人民日报》的顺序排列。
晋冀鲁豫版《人民日报》从1946年5月15日创刊,到1948年6月15日终刊,共印制了746期。它有效地宣传了党的方针、政策,指导了晋冀鲁豫根据地各项工作的开展;报道国际、国内新闻,揭露了世界法西斯及国民党反动派的全面内战的反动本质;反映革命发展形势及群众的呼吁和地方的要求,对唤起民众推动全国解放起了重大作用。《人民日报》切切实实做到了“为人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