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岛故事:金门的炮弹和菜刀
这种菜刀的用料不仅是1958年8月23日那天落下来的,而是从1958年直到1979年炮击金门正式停止,二十年时间里积累下来的。我将菜刀拿在手中掂量,心想这种金属如果都用来做菜刀,不做炮弹就好了,转念又觉得很吊诡,如果不是金门炮战,哪有这种菜刀?人们总会用最好的金属来做炮弹,而不是菜刀。
作者:亢霖
这篇文章要写到金门这个地方。金门最有名的特产是什么?没错,是金门高粱。酒之外,还有什么最负盛名呢?
是金门菜刀。
金门菜刀的有名,在于它的用料,它是用炮弹壳制成的。提供这材料的,是当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大炮。
1958年8月23日是个历史节点,这一天,两岸发生激烈军事冲突,无论被称为“八·二三炮战”,还是“金门炮战”,都在瞬间震撼了世界,也在较长时间里,以曲折微妙的方式影响着大陆、台湾、美国三方,甚至东、西方两个阵营的关系。
当天傍晚18点30分,中国人民解放军猛烈炮击金门,短短两小时内,4万5千多发炮弹落在仅有140多平方公里的金门岛上,火力密集程度打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纪录。“八·二三炮战”就此爆发,持续44天,共有44万发炮弹落在金门岛上。
金门作为国共内战的战场,不是第一次。1949年10月24日,解放军三野第十兵团由叶飞将军率领,渡海强攻金门,由于后援不继,苦战三天,近一万名登陆部队全军覆没。这次战役的主战场在金门岛古宁头,被国民党方面称为“古宁头大捷”。尽管此战并没有真正决定两岸最终局势,在“国军”一路溃不成军的大格局下,国民党当局当然使劲拔高这次“胜利”的意义。至今,“古宁头大捷”仍被当做“保住台湾的关键战役”而纪念。
此后,金门注定不会平静,这个地方离大陆太近了,跟厦门咫尺相隔,离台湾反而比较远。1954年9月3日,解放军对金门、马祖猛烈炮击,此后双方在这个区域又多次发生炮战、空战、海战,直至1958年的“八·二三炮战”。
作为小小的弹丸之地,金门折射了远超一时一地的复杂博弈关系。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总统杜鲁门于6月27日一反过去的态度,声称“台湾未来地位的决定必须等待太平洋(9.10,-0.05,-0.55%)安全的恢复”,被认为是抛出了“台湾地位未定论”。杜鲁门随即下令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防止解放军攻打台湾,也阻遏蒋介石政权反攻大陆。
1953年,共和党籍的艾森豪威尔击败民主党对手杜鲁门,继任美国总统。他放弃了杜鲁门的“围堵政策”,改为“反击政策”,声明“第七舰队不做共产中国的后盾”,也就是解除台湾的中立化,“放任”蒋介石自由为之,默许蒋军“反攻大陆”。新中国将之称为“放蒋出笼”,是对中国的内政的粗暴干涉。
但艾森豪威尔并不真鼓励蒋介石反攻大陆,最担心的是美国被拖入国、共内战。艾森豪威尔的长期目标,是促使国民党政府不再反攻大陆,但共产党也不能解放台湾,将台湾与中国隔离开来,“国军”从中国大陆的沿海诸岛撤退,达成“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的局面。这个目标跟他的前任杜鲁门大同小异,美国对自己的国家利益总能精算。这个算盘不仅被新中国坚决反对,蒋介石也绝不接受。
但蒋介石需要美国的协防,需要白纸黑字的保证。尤其在1954年初,美国主导的东南亚公约组织成型,参加者却并不欢迎台湾的“中华民国”加入。台湾当局不得不加紧与美国订约,美国的条件是,只有“国府”承诺不发动针对大陆的大规模军事行动,才考虑缔约。
蒋介石的对策是行动,以战逼美。在这个阶段,国民党确实在各方面进行反攻大陆的准备,1954年,国民党空军数次在大陆沿海攻击解放军军舰。新中国方面也坚定地表示将解放台湾。1954年8月1日,周恩来总理发表《解放台湾宣言》,接下来就是解放军9月3日的炮击金门。美国不能坐视,12月2日,台美《共同防御条约》终于签订,缔约前,双方发表声明,称条约是“防御性质”,不含攻击大陆的作用,条约规定,共同防御的有效范围包括台湾和澎湖,也就是不包括金门、马祖和其他外岛。
这个条约签字一个月后,解放军于1955年1月攻下大陆沿海的一江山岛,2月,国民党军队从大陈岛撤军。此时,国民党占有的大陆沿海离岛仅剩金门、马祖,美国继续压迫“国府”从金、马撤军,蒋介石没有接受。此时,国民党派驻重兵的金门、马祖,成为各方眼中的焦点。
在这种情势下,人民解放军为解除美蒋对新中国的威胁,推进解放台湾的目标,在1958年发动了“八·二三炮战”。炮战中,美国方面增派军舰,增加物资援助,但仍小心翼翼避免与解放军发生正面冲突。毛泽东也下令只打蒋军,不打美军。当年9月,中国与美国在华沙恢复大使级谈判,同意情况不宜复杂化。
9月30日,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再度向台湾当局表示,继续驻军金、马是不明智,应当从这两个小岛撤军。这一次蒋介石不仅不接受,而且发声明抗议。蒋介石自然希望将美国拉下水,更深参与中国的内战。更重要的是,在蒋介石眼中,金门不仅是保留反攻大陆希望的战略跳板,更是台湾与大陆保持联系的象征,他自视为中国领导人,怎能割断这种联系?
新中国领导人马上形成心照不宣的默契。10月6日,国防部长彭德怀宣布停止炮击,为期7天,之后又延长两周,于10月20日恢复炮击。10月25日,彭德怀发表《再告台湾同胞书》,表示“中国人的事只能由我们中国人自己解决。一时难以解决,可以从长商议”,并宣布单日打炮,双日不打。此后,金门炮战形成彼此之间隔日对打的局面,而且,不打阵地和居民区,多打在海边,到后来,双方都改打宣传弹。维持炮战局面但不再动真格的,将金门留在台湾当局手中,这决策当然出自毛泽东。
国共双方虽有默契,根本关系仍是敌对。对于“八·二三炮战”,双方在宣传战中都彰扬战绩,指摘对方。在8月23日解放军发动炮击这一天,“国军”金门防卫司令部三位副司令都殒命了,三人分别是吉星文、赵家骧、章杰,都曾是享誉一时的名将。其中,吉星文正是指挥打响卢沟桥抗日第一枪的将领,这自然被台湾当局拿来大做文章。但吉星文的族叔吉鸿昌因为抗日反蒋,被蒋介石下令枪杀,被中共追认为革命烈士、民族英雄。抛开内战,国、共双方的军人谁不是抗日英雄?真正该追究的,是内战为什么会打起来。
我第一次见到金门菜刀不在金门,是在厦门海边一个台湾小商品市场。这种菜刀的用料不仅是1958年8月23日那天落下来的,而是从1958年直到1979年炮击金门正式停止,二十年时间里积累下来的。我将菜刀拿在手中掂量,心想这种金属如果都用来做菜刀,不做炮弹就好了,转念又觉得很吊诡,如果不是金门炮战,哪有这种菜刀?人们总会用最好的金属来做炮弹,而不是菜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