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历史 史海钩沉

抗战揭秘:对日寇的最后一仗

新浪历史

关注

1945年12月19日深夜,朔风如刀,寒气逼人。公公所在的连队奉命沿运河大堤向南,对高邮城外围土城负隅顽抗的6千余名日、伪顽军发起攻击。此时,距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已经3个多月,中国人民的八年抗战已经彻底胜利了。

来源:中国作家网,作者:梓涵(作者系民盟中央妇委会委员,人民政协报首席记者)

“新四军和老百姓,咱们是一家人。血肉紧相连,鱼水不能分。万众一心团结紧,把东洋鬼子全杀尽!”……1940年,出生苏中、年仅16岁的公公袁俊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次年参加了陈毅领导下的新四军,任新四军一师三旅七团六连指导员,对日、伪顽军展开了黄桥决战、强攻车桥、进军天目山、高邮攻坚战等一系列浴血战斗,身受枪伤,九死一生,但志比钢坚。

翻阅《袁俊将军文集》中公公记述的《进军天目山》、《对日寇的最后一仗》、《扬帆飞渡破敌阵》、《拂晓的攻击——忆田花园战斗》、《难忘的沂蒙乡亲》、《英雄部队功勋永恒》等数十篇描写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等激烈战斗经历的纪实文章,禁不住热泪夺眶,扼腕唏嘘今日之和平幸福生活是多么地来之不易!它是用多少个先躯英烈的鲜血、生命浇铸而成的啊!

1944年底,抗日的烽火以其更加猛烈的气势在神州大地燃烧着。日本侵略军在人民战争无边的火阵里被烧得焦头烂额,正进行着垂死挣扎。党中央决定成立以粟裕为司令员、谭震林为政委的苏浙军区。公公所在的新四军一师三旅七团随之改番号为苏浙军区第三纵队第七支队。整编后不久,夜渡长江天险后的第七支队即冒着侵人肌骨的凛冽寒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进至苏、浙、皖交界的广德以南地区,建立前进阵地,打开南下天目山的通路。在一次解放孝丰县城的激烈战斗中,第七支队以一个团的兵力打击五倍于我的日伪顽军五个团的兵力。在其他纵队的配合下,经过五天的殊死战斗,终于把敌人打垮,歼敌1700余人,解放了孝丰县城,控制了天目山北部地区。

“天上飘着雪花,地上洒满了鲜血。同志们用自已的热血和生命保卫阵地。四连指导员汪德恕是一位机智勇敢的指挥员,他和连长紧密配合,指挥部队打退了敌人的多次进攻。后来,当敌人又集中兵力冲向山头时,汪德恕忽地跳出阵地,高声喊道:‘共产党员跟我来,冲啊!’这时候,一颗子弹从他口中穿过去,牙齿打掉了,满口是鲜血。他忍着剧痛,仍然带着战士们冲锋,把敌人又打了下去……”“在3月7日的另一次842高地阻击战斗中,八连指战员个个精神饱满,斗志昂扬,顽强阻击,连续打退了敌人六次进攻。上阵地时全连干部战士83名,最后只剩下连长、副指导员、一个副排长和几名战士。三排副排长季少青率领七班在掩护主力抢占主峰的后山战斗中,英勇奋战,顽强抗击了一个多连敌人的三次猛攻,在身负重伤、战至最后一人的情况下,冲入敌群,拉响手榴弹壮烈牺牲。”在《进军天目山》一文中,公公泣血追述着他和战友们英勇顽强的生死战斗经历。

战斗是惨烈的,生活却是极其艰苦的!公公写道,部队的粮食极端困难,有些单位甚至经常断炊,有时候只能靠竹笋、野菜充饥。干部战士不少人由于缺乏营养患了夜盲症。为了解决给养等问题,刚从连指导员调到团政治处当民运股长不久的公公,又被团政委彭德清、政治处主任蒋新生委派到可能会成为重要战场的孝丰北区当区长。公公仅带领两名干事和配属的分队,一方面向新区的老百姓宣传我党我军的政策,揭露敌人残害百姓的罪恶,一方面发动群众,动员组织民夫、搞粮食、弄枪支弹药。一天,有个衣服破烂的老乡跑来说过去国民党区政府有几十支枪不知藏到哪里去了?公公便组织人顺腾摸瓜,多次做深入细致地工作,终于在深山里一个很隐蔽的小村子南边的围墙下面,挖出了20多支枪和3万多发子弹,他带人连夜送到前线。在纵队司令部,公公见到了正在指挥战斗的纵队司令员陶勇。陶司令看到送来这么多的武器弹药,高兴地把桌子一拍:“好啊,你这个区长当得不错嘛!正是需要武器弹药的时候你们就来了,这下子,我们胜利就更有把握啦!”

最扣人心弦的,是公公记述他所在的部队于运河线上的重镇——江苏高邮对日寇进行的最后一仗——

1945年12月19日深夜,朔风如刀,寒气逼人。公公所在的连队奉命沿运河大堤向南,对高邮城外围土城负隅顽抗的6千余名日、伪顽军发起攻击。此时,距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已经3个多月,中国人民的八年抗战已经彻底胜利了。

“我军曾多次通牒高邮日军投降,他们置之不理。因为他们受蒋介石的鼓惑,降国不降共,还帮助国民党军队攻打我军。敌人不投降就消灭它!解放区军民同仇敌忾,决心拔了这个钉子。”公公追忆,攻打高邮城,营长给予他们的攻击路线,预示着七连将有一场恶仗要打。连长任贵云和公公都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督促战士们加紧修工事,在所有被我占领的房子墙壁上掏枪眼,命令机枪上屋顶,防备鬼子反击。天蒙蒙亮了,高邮城上突然炮声响起,鬼子的两门九二步兵炮,对七连一排阵地的河堤展开轰击。一颗颗炮弹落在河堤上,掀起浓浓的烟雾,发出震耳欲聋的巨响;落到湖里的炸弹都掀起一丈多高的水柱……部队有了伤亡,处境变得困难。但不管情况如何的险恶,也必须坚决顶住,寸土不让。个子高高瘦瘦的一排长派通讯员向连长和公公表示:“人在阵地在,决不后退一步!”与此同时,营长也命令炮兵用迫击炮打鬼子的纵深。一排伤亡过半,排长并未求援。但红小鬼出身的连长任贵云还是率领两个班,赶至一排阵地与鬼子展开反复的厮杀。

“我们七连是红军连队,一向有‘小老虎’的美名。我们不但要顶住鬼子的出击,还要反击,还要活捉鬼子,就像1944年在如东耙齿凌、1945年10月在宜兴的杨溪渡大败日军一样。”公公记述,鬼子的攻击,被我们顶住了,双方用机枪、步枪对射。战至下午2时许,突然间,鬼子又用机枪、掷弹筒和九二步兵炮对我阵地进行猛烈打击,似乎又摆出向我冲锋的架势。我们连虽有伤亡,然而愈战愈勇,没有一个畏缩。许多战士负了伤,却没有一个轻伤员肯下火线。排长和班长纷纷表示:“活捉鬼子,打出我们七连的威风!”七连和全团的其他兄弟连队一样,班长和战斗骨干都是1944年冬下江南前的苏中子弟,政治觉悟和战斗素质相当的高,又参加过多次战斗,对鬼子的这场出击,毫不示弱。猛烈枪炮声中,连长和公公在阵地上奔跑,组织部队,命令大家准备反击。殊料,鬼子用枪炮猛打一阵之后,开始向城里退却。连长和公公看准了这一有利时机,跃出工事,命令部队出击。没想到,敌人一枪击中公公的大腿,血流如注。副指导员立即代替他指挥。公公没有立即下火线,忍着锥心的疼痛继续鼓励战友们向鬼子追击,直抵高邮城下。沿途,鬼子们扔下的肮脏的太阳旗、军帽、挂包、碗筷、破衣烂鞋遍地皆是,非常狼狈……逃窜入城后,鬼子紧闭城门,登城守备,再也没敢打出击,锐气已被我军彻底挫败,成为瓮中之鳖。

数日后,高邮城的鬼子们在我军的猛烈打击下,举手投降。而此刻,公公正躺在淮安城里纵队后方医院的病床上。战友们告诉他,从高邮城押来的大批日军战俘,排着凌乱的队伍,身披毛毯,耷拉着脑袋,去陇海铁路集中,从连云港乘船回国。有的战俘,竟用一双新皮鞋向卖香烟的小贩换一包香烟。听到昔日穷凶极恶、武装到牙齿的日本侵略者今日潦倒至此,公公蔑视地笑了。

……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迄今止,公公袁俊中将已仙逝十载有余,但他的音容宛在!他和他英勇无畏的战友们为了驱逐倭寇、打败欺压劳苦大众的一切反动势力,抛头颅,洒热血,不计较个人名利得失,无私无畏血染沙场的革命者精神,深深地感染、感动着他的儿孙们……

附:袁俊将军简历及照片

袁俊将军是我市启东人,1940年参加革命工作,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参加新四军。

曾任苏中军区连指导员,华中战军营员,华东野战军营长、团副参谋长,第三野战军团参谋长。参加了苏中、鲁南、孟良崮、淮海、渡江等战役。建国后,任副团长、才长。1952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团长、副师长兼师参谋长。回国后,任师长、军长。1979年毕业于军事学院。后任沈阳军区副司令员、陆军指挥学院院长、国防大学副校长兼研究生院院长。是中共十一大代表,第十二、十三届中央候补委员。1988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曾荣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功勋荣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