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历史 史海钩沉

抗日战争中国海军破釜沉舟:江阴之战

时代周报

关注

在江阴前线,弱小的中国海军面对具有压倒性优势的日本海军,在世界海军史上的第一次舰艇防空大战中,悲壮地战斗到了最后。当时观战的德国武官不禁慨然喟叹:“欧洲第一次世界大战四年以来,未曾见过有如此恶战!”

江阴之战中的中国军舰江阴之战中的中国军舰

作者:章骞

八年抗战伊始,弱小的中国海军面对具有压倒性优势的日本海军,在世界海军史上的第一次舰艇防空大战中,悲壮地战斗到了最后。当时观战的德国武官不禁慨然喟叹:“欧洲第一次世界大战四年以来,未曾见过有如此恶战!”

关键一着:构筑阻塞线

“九一八”后,为了抵抗日本可能进行的全面侵华,国民政府采取了各种备战措施,在1933年制订的五年整军备战计划中,海军计划“全国航海舰艇悉集中于南京或江阴一带”,以确保“江浙沿海及扬子江之安全为主”,并明确计划“开战之最初,航海舰艇及航江舰艇分别协同海军航空防御队及要塞扑灭扬子江口及扬子江内现驻之敌海军”。这意味着,处于绝对劣势的海军基本采取“攻势防御”以外,在扬子江的局部战场还将采取一定的攻势。此后几年的参谋本部作战计划中,海军基本上都是采用这样的战略—此战略中关键的一着,便是在江阴构筑阻塞线。

江阴是旧时首都南京的门户,长江到此骤然变窄,战略位置至关重要,自从清代起便建有坚固的要塞。当时,日本海军实力位居世界第三,舰艇的总排水量在120万吨以上,作战飞机达640多架。相比之下,中国海军舰艇总排水量仅有6.8万吨,训练飞机10余架,根本无法与敌人在海上抗衡。一旦日军主力舰队溯江而上威胁南京,后果将不堪设想,唯一能做的只能是极力迟滞敌人。于是,在不分昼夜破坏下游航道的航标之后,一场悲壮的“破釜沉舟”开始了。

1937年8月11日16时半,中国当时最先进的巡洋舰“宁海”号、“平海”号及略旧的“逸仙”号、“应瑞”号巡洋舰抵达江阴附近的长山。12日上午8时,在海军部长陈绍宽的亲自指挥下,老舰“通济”号率领7艘老龄舰艇以及商船10余艘,驶向指定位置,投下艏艉锚,各船依次打开海底阀,沉入江底形成了一道封锁线,封江工作直到入夜方告完成。

淞沪抗战爆发后,江阴各舰加强了对空警戒。13日20时,第一舰队司令陈季良坐镇“平海”号,负责江阴方面的指挥任务。8月16日11时,敌机7架在恶劣气候的掩护下来袭,其中一架冒险穿出浓云投弹未果,各舰高炮齐发。此后,19日与20日,敌航空母舰“加贺”号上的舰载机相继来袭,但是也未命中目标。

22日,“加贺”号上的敌机又一次来袭。这一次,“平海”号高射炮射出的炮弹在其第二队的第三架94式舰载轰炸机边开花,敌机化作一团火球拖着黑烟坠落于黄山背后。陈季良司令吩咐向海军部拍发捷报。这是抗战时期中国海军的第一个对空战果。

其他日军飞机在轰炸岸边电雷学校之时,遭到学校附近的防空机枪的攻击,正向要塞俯冲的日军第一队第五架94式舰载轰炸机154号被猛烈的机枪火网命中,坠入学校食堂的前方。

当时防卫阻塞线上的4艘中国主力军舰的排水量加起来也不及日方1艘万吨级的重巡洋舰,更何况日军还拥有绝对优势的海军航空兵。守军都知道最后的结果会是什么,却仍然士气高昂,随时准备为国捐躯。他们每天用铁制的飞机模型训练高射瞄准法,还用扬声筒略作改造,连上耳机当作夜间的听音器,警戒敌机来袭。

面对随时可能到来的恶战,还有官兵每写完一天的日记,便将日记本塞进一个装网球的铁筒里塞好,将之放在桌面,日记本里写的是:“他是过去了!请你们要继续他!并纪念一些微小的事迹!”官兵们时刻准备着人舰俱沉时,这个装着日记的小铁筒可以浮出水面,供人凭吊。

疯狂进攻:一天四空袭

侵华日本海军第三舰队司令长官长谷川清原计划首先空袭南京,再让第二联合航空队倾其全力,由战斗机确保制空,再由一部分舰载攻击机牵制岸上炮台—利用这个间隙,其余兵力实施低空轰炸,先毁两舰,后扫荡其余舰艇,以此突破江阴封锁线。

但他随即发现,中国海军将主力布阵于江阴要塞掩护之下,不仅仅妨碍其空袭南京,“平海”、“宁海”两舰更是对日军在扬子江下游活动的小舰艇构成了极大威胁。长谷川清修改了计划,下令第二空袭部队(即“加贺”号所属的第二航空战队)及第五空袭部队(第二联合航空队)的指挥官,在21日正午后提前全力攻击中国舰艇,并特别强调必须摧毁“平海”、“宁海”两舰。

21日天气恶劣,日军第二联合航空队的司令官三竝贞三少将贪功心切,决定在22日再次攻击。上午10时半,天气依然细雨绵绵,随着紧急警报声,由田中一大尉率领的第12航空队12架92式舰攻在6架95式舰战的掩护下袭来。猛烈的炮火下,敌机散成两群,一群从东南向西北,另一群自北向南横穿舰队发起进攻。敌机主要是向主桅顶上飘扬着陈季良司令将旗的“平海”号猛袭,有两发炸弹直接击中舰舯和舰艉,很多近失弹(没有直接命中目标,但是在目标附近爆炸的炮弹或者炸弹)在“平海”周围炸裂。在水中炸裂的弹片撕开了“平海”没有装甲的艏部水线以下的船体,也给舰上官兵造成了严重伤亡。

正在舰桥位置的高宪申舰长腰部中弹,但依然不顾严重伤势忍痛指挥作战。负责第一炮位的指挥见习生孟汉霖在亲自搬运弹药时,忽然被横飞的弹片击中脑部,当场殉职。正在第二高射炮亲自操炮的指挥见习生高昌衢和枪炮上士陈德贵也不幸牺牲在炮位上。而后,一等炮兵周兆发、二等水兵郑礼湘、中士严祖冠也先后成仁。这场攻击中,“宁海”号也有两名士兵负伤。此外,“应瑞”号舰艉附近落下了两枚近失弹,伤士兵3人。

仅22日一天,日军连续四次空袭。面对空袭,我方仅“宁海”舰就消耗高射炮弹400余发,机枪弹8000多发;“平海”舰则消耗高射炮弹265发,机枪弹4000余发,击落5架敌机。当晚,陈季良司令召集舰长会议,为表示鏖战到底的决心,他下令:“平海”旗舰不能为了躲避轰炸而降下桅顶的将旗,各舰也不能为了机动向黄山和天生港的上游撤去。会后,各舰趁夜修理损伤,整顿部署,以准备来日更加严酷的挑战。

经此一役,日军反省认为,由于云层过低,防空火力猛烈,2500米左右实施的高空水平轰炸效果不明显,但若使用250公斤炸弹而非当日使用的60公斤炸弹,那么近失弹的水中爆炸对于轻型舰艇当具有极大威力。

悲壮“九二三”

9月23日,天气依然阴沉,每秒5米的东南风带来了初秋的凉意。上午10时30分,“宁海”舰发现2架单翼巨型侦察机远远地绕着舰队盘旋,足足窥探了半个小时才掉头折返。陈宏泰舰长知道空袭将至,当即下令提前午餐,开始准备各项作业,调整前后段的弹舱容量,擦拭炮膛,更换枪管,准备恶战一场。

14时5分,紧急警报又起,这一次日军集中了更多飞机,并采取了新战术。首先由第12航空队的9架92式舰载攻击机在3架95式舰载战斗机的掩护下狂炸江阴炮台,以压制其对空火力;接着派出第12航空队的94式舰载轰炸机12架以及第13航空队的96式舰载轰炸机14架对“宁海”舰俯冲轰炸;同时,“加贺”号所载94式舰载轰炸机、96式舰载攻击机各8架和4架96式舰载战斗机配合攻击。

14时10分,舰队的东南方出现了3队各式飞机。过了不久,东北方又发现了2队飞机,顿时,江阴要塞的上空被黑压压的机群所笼罩。

这一次,日军由第13航空队飞行长下田久夫少佐担任空中指挥官,在俯冲轰炸机分队长高桥赫一大尉的引导下,分成3、6、9架不等的机群,对江阴守舰袭来。

“宁海”号首当其冲,虽然日军直接命中的炸弹不多,但船体周围落下的250公斤炸弹造成的近失弹却发挥了可怕的威力。舰体前段各舱因受水压震荡及弹片损伤,已有多处破裂,船舱逐一浸水。与此同时,爆炸激起的江水如同暴雨一般劈头而下,四处袭来的弹片在舰身上铿然作响。正在瞭望台执行任务的航海员林人骥就被呼啸飞来的弹片击中脑部,当场殉职。但全舰官兵并不畏惧,前赴后继地奋力堵住汹涌而来的漏水,在各自的岗位上殊死抗战。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