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历史 史海钩沉

香港海员大罢工的重要见证

南方都市报

关注

香港海员大罢工历史意义重大,但流传下来的有关文物却不多。因而先父黎民伟当年亲自拍摄的香港海员庆祝罢工胜利的两张历史照片就显得弥为珍贵,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

作者:黎锡 “香港电影之父”黎民伟第六子 现居香港

1922年1月12日,香港海员多次要求英国资本家增加工资,被拒绝,发起大罢工。短短一周内参加罢工的海员多达6,000人。至1月底,其他公司的海员,以及码头起货工人和煤炭工人也相继响应,人数达三万多。2月1日港英当局武力封闭位于德辅道中的香港海员工会,并强行拆去海员工会招牌,逮捕罢工领袖,激起全港十多万工人大罢工,海运瘫痪。香港海员工人大罢工得到孙中山先生、国民党和共产党的大力支持。

罢工工人代表苏兆征等与港英当局谈判破裂,2月27日香港各行各业实行总同盟罢工,全市商店关门,香港变成了死港。数千罢工工人步行返回广州,途经沙田时,遭港英军警开枪阻止,造成三死八伤,在香港历史上称为沙田惨案,引起全国人民极大的愤慨!

3月6日,港英当局在强大的压力下,被迫把海员工会招牌送还;3月8日罢工结束。历时56天的香港海员大罢工取得了胜利,成为中国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的起点,震惊全世界。

香港海员大罢工历史意义重大,但流传下来的有关文物却不多。因而先父黎民伟(1893-1953)当年亲自拍摄的香港海员庆祝罢工胜利的两张历史照片就显得弥为珍贵,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所附两张相片:一张大全景看到香港广大群众自发地拥到街上,表达他们对香港海员大罢工的支持;另一张是海员工会牌匾重新挂上,这是最激动人心的瞬间,被黎民伟抓住了,记录下来。看到这两张相片,虽然时光过去了90年,仍然使我们有如亲临现场,为香港海员工人大罢工取得的伟大胜利而欢呼!

黎民伟很喜欢创新,喜欢学摄影。他十二岁时在香港读书,想买摄影机,就从兄长每天的午餐费中,积蓄两仙士,两年后始得12元,再向结拜兄弟杨巽行、曾庸福借了两元,用十四元购了一部相机,十四岁开始实习摄影。

先父能够记录下这一历史性的壮观场景,既与他精通摄影技术有关,又与他一向关心和支持革命运动有关。

他在1909年(16岁)加入中国同盟会,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他曾参与偷运军火,支持黄花岗起义,又参与“清平乐白话剧社”,用戏剧宣传革命思想。

从1921年孙中山先生到香港和广州,他一直在用日记记载着孙中山先生的行踪,他用电影记录革命事绩,跑了8个省,拍摄北伐战争。他是完全义务为革命政府服务。

1932年和1937年,日寇两次侵略上海,黎民伟立即亲自带领摄影队走上战场,拍摄我国军民英勇抗击侵略者的事迹。

1953年,当他病危时,嘱托先母林楚楚:“一定要把《勋业千秋》和《淞沪抗战纪实》送去北京,赠予国家,这两部片我是为国家拍的。”他要把这些珍贵的史料,永远保存下去,教育民众。

早期历史资料十分匮乏,黎民伟保存下的日记、相片和影片,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现在大家看到孙中山先生的画面,就是由黎民伟拍摄的。这些生动的形象,比任何文章具有更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