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林彪“五一八”讲话大谈怎样防止政变

新浪历史
摘自《林彪的这一生》 少华 游胡著 湖北人民出版社
1966年春,毛泽东对党内和国内形势作出了违反实际的判断,认为在党内、军内、政府和群众团体、文化战线上存在一小撮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赫鲁晓夫就在我们身边”,中国党有变修的危险,因而决定发动一场文化上的大革命。
1966年5月4日至26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正式决定全面发动“文化大革命”。引人注目的是,“文革”的发起者毛泽东并未出席会议,他远在杭州,会议由运动的抵制者刘少奇主持。很明显,毛泽东把这次会议看作是对他权力、思想和威望的“考验”,他在很大程度上把出席会议的林彪当作自己的“替身”。
5月18日,林彪做了一次内容极为广泛的讲话,这也是他一生中最长、最重要的一次讲话,即五一八讲话。
林彪用他独特的语言和风格,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政变”理论,令在座的常委大吃一惊,坐立不安:
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政权问题,有了政权,无产阶级、劳动人民都有了一切;没有政权就丧失一切……我想用自己的习惯语言,政权就是镇压之权。……社会上的反动派,混进党内的剥削阶级代表人物都要镇压,有的杀头,有的关起来,有的管制劳动,有的开除党籍,有的撤职。不然,我们就不懂得马克思主义关于政 权的根本观点,我们就要丧失政权,就是糊涂人。
……毛主席最近几个月特别注意防止反革命政变,采取了很多措施,罗瑞卿的问题发生后,谈过这个问题,这次彭真的问题发生后,毛主席又找人谈这个问题。调兵遣将,防止反革命政变,防止他们占领我们的要害部门、单位,广播电台、军队和公安系统都作了布置。毛主席这几个月就是作这个文章,这是没有完全 写出来的文章,没有印成文章的毛主席著作,我们就是要学这个没有印出来的毛主席著作。
政变,现在成为了一种风气,世界政变成风。改变政权,大概是这样的:一种是人民革命,从底下闹起来,造反。如陈胜、吴广、太平天国,我们共产党 都是这样。一种是反革命政变。反革命政变,大多数是宫廷政变,内部搞起来的,有的是上下结合,有的和外国颠覆活动或者武装进攻相结合,有的和天灾相结合, 大轰大乱大闹。历史上是这样,现在也是这样。世界上政变的事,远的不说,1960年以来据不完全的统计,仅在亚非拉地区的一些资本主义国家中,先后发生了 六十一次政变,搞成了五十六次。把首脑人物杀掉的八次,留当傀儡的七次,废黜的十一次。……六年中间,每年平均十一次。
从我国历史上来看,历代开国后,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五十年,很短时间就发生政变,丢掉政权的例子很多。
…………
辛亥革命孙中山当了大总统,三个月就被袁世凯夺取了政权。四年后,袁世凯作了皇帝,又被人推翻,从此军阀混战了十几年,两次直奉战争,一次直皖战争……这些历史上的反动政变,应该引起我们惊心动魄,高度警惕。
我们夺取了政权十六年,我们无产阶级的政权会不会被颠覆,被篡夺?不注意就会丧失。苏联便被赫鲁晓夫颠覆了!……有很多迹象,有很多材料,我在这里不去详细说了,你们经过反罗瑞卿、反彭真、反陆定一和他的老婆,反杨尚昆可以嗅到一点味道,火药的味道,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混到我们党内来,混到党的 领导机关,成为当权派,掌握了国家机器,掌握了政权,掌握了军权,掌握了思想战线的司令部,他们联合起来,搞颠覆,闹大乱子。
林彪的长篇讲话整整持续了一天,这大大有异于他一贯简练、干脆的作风。出席会议的政治局委员对林彪咄咄逼人,上纲上线,动辄以“撤职”、“开除党籍”、“关入监狱”、“杀头”相威胁的口气和做法感到不安。
在五一八讲话中,林彪不仅显露出沉默宁静的外表下隐藏着的狰狞凶狠,还表现出极其旺盛的理论“创造力”。“政变”论、“两杆子(枪杆子、笔杆 子)”论、“天才”论、“顶峰”论,都是他独出心裁的发明创造。五年后,当毛泽东批评林彪“不读书,不看报,是个不学无术的大骗子”时,忠厚耿直的朱德嘀 咕道:“谁说他不读书不看报,他读的书比大家都多,只是专在字缝里找文章,把经念歪了。”
林彪的讲话遭到绝大多数与会者的抵制和反对。向不向全党传达林彪五一八讲话?政治局意见尖锐对立。在拖了五十多天后,在京常委把决定权交给毛泽东。
毛泽东也在犹豫,他矛盾交织的思绪在给江青的一封信中裸露得淋漓尽致:
……二十八日来到白云黄鹤的地方,已有十天了。每天看材料,都是很有兴味的。天下大乱,达到天下大治。过七八年又来一次。牛鬼蛇神自己跳出来。 他们为自己的阶级本性所决定,非跳出来不可。我的朋友的讲话,中央催着要发,我准备同意发下去,他是专讲政变问题的。这个问题,像他这样讲法过去还没有 过。他的一些提法,我总感觉不安。我历来不相信,我那几本小书,有那样大的神通。现在经他一吹,全党全国都吹起来了,真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我是被他们逼上梁山的,看来不同意他们不行了。在重大问题上,违心地同意别人,在我一生还是第一次。叫做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吧。晋朝人阮籍反对刘邦,他从洛阳走到成皋,叹道:世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鲁迅也曾对于他的杂文说过同样的话。我跟鲁迅的心是相通的。我喜欢他那样坦率。他说,解剖自己,往往严于解剖别人。在跌了几跤之后,我亦往往如此。可是同志们往往不信。我是自信而又有不自信。我少年时曾经说过: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可见神气十足了。但又不很自信,总觉得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我就变成这样的大王了。但也不是折中主义,在我身上有些虎气,是为主,也有些猴气,是为次。我曾举了后汉人李固写给黄琼信中的几句话:者易折,皎皎者易污。阳春白雪,和者盖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这后两句,正是指我。……人贵有自知之明。今年四月杭州会议,我表示了对于朋友们那样提法的不同意见。可是有什么用呢?他到北京五月会议上还是那样讲,报刊上更加讲得很凶,简直吹得神乎其神。这样,我就只好上梁山了。我猜他 们的本意,为了打鬼,借助钟馗。我就在20世纪60年代当了共产党的钟馗了。事物总是要走向反面的,吹得越高,跌得越重,我是准备跌得粉碎的。那也没有什么要紧,物质不灭,不过粉碎罢了。……
毛泽东下定决心,要当20世纪60年代“共产党的钟馗”,通过“文化大革命”火烧牛鬼蛇神,达到天下大乱求得天下大治的目的。他把这次运动看作是一场全国性的演习,和以往每当战事紧张的时候总是把林彪派往一线坐镇一样,这次毛泽东也把前线指挥的关键任务交给了林彪。
8月12日,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改组中央领导机构,选举毛泽东、林彪、周恩来、陶铸、陈伯达、邓小平、康生、刘少奇、朱德、李富春、陈云为中央 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林彪名列第二位,成为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的铁腕人物。全会通过的公报用热情洋溢的语言赞颂道:“林彪同志号召人民解放军在全军展 开学习毛泽东同志著作的群众运动,为全党全国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13日,中央召开工作会议,林彪宣布了他的“三罢”政策,威风凛凛地走到了中国政治生活的前台中央。他说:
我们根据主席讲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五条原则,提出了三条办法,主席同意了。
第一条,高举不高举毛泽东思想红旗。反对毛泽东思想的,罢官。
第二条,搞不搞政治思想工作。同政治思想工作捣乱,同文化大革命捣乱的,罢官。
第三条,有没有革命干劲。完全没有干劲的,罢官。
这次就是要罢一批人的官,升一批人的官,保一批人的官。组织上要有个全面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