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Loading...
1. 1933年,日军对中国东北的侵略已深入到农村地区,但共产党领导下的游击队依然顽强地在白山黑水间坚持斗争。
2. 10月,中共满洲省委书记赵尚志创建珠河东北抗日游击队并任队长。他率领游击队在珠河、宾州一带开展游击活动。
3. 宾州是日本人在哈东地区的重要据点,城防十分坚固。城里驻有日军守备队、伪警察、商团等武装,守城部队以伪军为主。
4. 3个月前,一支义勇军在宾州东山遭到日伪军的包围,赵尚志率部袭击宾州城,敌人害怕老窝被端,急忙从东山撤回。
5. 部队因敌人城防坚固未能攻克宾州城。后来,赵尚志等组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上次失败是因为没有重武器,打不开缺口。
6. 大家的话启发了赵尚志,他找来当地有名的几位老木匠,与他们共同商量,最后决定根据古代土炮和土枪的原理来造木炮。
7. 木炮筒制成后,在炮根部钻一个小孔,作为发射的引信和安药捻的地方。外面用红布一蒙,老远看去分不清是铁的还是木头的。
8. 半夜两点多钟,游击队赶到宾州城外。游击队刚刚隐蔽好,敌人就发觉了,机枪、步枪一齐猛烈地向游击队方向射击。
9. 敌人枪声一停,队员们就一起大喊:“城上的弟兄们,不要再给鬼子卖命啦!赶快打开城门缴械投降,不然我们就用炮轰啦!”
10. 城门东侧炮楼上的一个伪军指挥官为了给士兵壮胆,高声向部下喊:“不要听他们吹,他们不会有炮,皇军才有炮!”
11. 此时,赵尚志正亲自指挥十几名游击队员围着木炮测距、瞄准、装填,还准备了两大桶水,用于给炮身防火降温。
12. 3点多钟,木炮的射击准备工作就续。炮筒里大约装了50多斤火药、四五个秤砣和18斤碎铧铁。赵尚志奋力吹响了点火的哨子。
13. 伴随着尖锐的哨音,火光一闪,一声震天动地的巨响,一条粗大的“火龙”卷着滚滚浓烟飞向南城门。
14. 南城门一下子被炸开一个大豁口,城门旁的敌碉堡也应声而倒。木炮发射出的碎铧铁,像冰雹似的急骤地落向敌人阵地。
15. 南、东、西三面的游击队很快在城内会合了,三支队伍就像三把尖刀直插敌人的心脏——伪县公署。
16. 游击队员们打开监狱牢门,把被敌人关押的无辜群众都放了出来。等在牢门外的老百姓,激动得泪流满面。
17. 游击队还没收了日本商店里的物资,并将大部分分给了群众。宾州城一下成了欢乐的海洋,老百姓奔走相告。
18. 赵尚志等决定,将日军和伪军中首恶分子当众处决,大部分经过教育后释放回家,一部分自愿参加抗日的,发给军装和武器。
19. 宾州城及附近的一些青年找到赵尚志,要求参加游击队打鬼子。赵尚志亲自为他们发军装和武器,并对他们进行鼓励。
20. 待敌人的增援部队从哈尔滨赶到宾州的时候,游击队已经胜利地转移了。宾州战斗歼敌80余人,游击队仅损失7人。
21. 宾州战斗创造了东北抗战初期抗日游击队土法破城的成功范例,极大激励了东北抗日军民的抗战热情和胜利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