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历史

“功夫之王”李小龙——纪念李小龙逝世44周年

新浪文化

关注

1973年7月20日,一代“功夫之王”、“武之圣者”李小龙在香港逝世,年仅33岁,今年是他逝世44周年纪念日。

李小龙(1940.11.27—1973.7.20),原名李振藩,美籍华人,出生于美国加州旧金山,祖籍中国广东顺德均安镇, 是世界武道变革先驱者、武术技击家、武术哲学家、MMA之父、武术宗师、功夫片的开创者和截拳道的创始人、华人武打电影演员。其两度被权威武术杂志《黑带》评为“世界七大武术家之一”;美国报刊称其为“功夫之王”,日本人则送他“武之圣者”的荣誉,他也被公认为“发扬中国武术最有成效的人”。

李小龙1940年在美国旧金山市出生,父亲李海泉当时正在那儿参加巡回戏班的演出。李小龙仅3个月大就在旧金山当地拍摄的粤语片《金门女》中亮相。他出生数月后,举家回到香港。

李小龙儿时家住弥敦道,在拥挤的九龙区长大。六岁时,再度亮相银幕,此后数年更成为知名粤语片童星。他不是扮孤儿,便是扮顽劣街童,后来更演反叛少年。

《人海孤鸿》(1960年)是他这阶段最后一部作品,他在片中演绎愤世嫉俗的青年,好心相助的人都被他不识好歹地大骂。在现实生活中,李小龙也爱逛街及打架生事。

他十多岁开始习拳击与武术,后离港往美国大学深造。

李小龙抱有一种极实际的武术观:学功夫的目的,是要在实战中击败对手。他说:“那既非仪式亦非运动,而是自卫。”

1969年他给友人去信道:“我纵然仍将自己的一套叫做中国功夫,却已对中国传统武术失去了信心,因所有派别,基本都是‘纸上谈兵’,咏春派亦不例外。因此我所走的习武路线是讲求实效的街头打斗,所有招式都能派上用场。”年轻时,他学咏春拳之前曾参加西洋拳班,也学剑击,此外也学会一些北派招式;赴美后,除柔道外,也学菲律宾武术、摔跤、空手道及泰拳。

李小龙为了把功夫拍得更好看,不惜一再求变。纵使他偏爱咏春派的下路踢法,但上路踢腿在银幕上也能虎虎生风。由于他的苦心钻研,这一招终于成了他自己的明星标记,此即所谓“李三脚”。

李小龙和电影界人士也有来往,故有机会在美国电视连续剧《青蜂侠》中饰演一固定角色,其后,嘉禾公司到洛杉矶与他接洽,开出两部片子的合约,他一口应允,直奔曼谷拍了罗维执导的《唐山大兄》。影片尚未首映,他又开始投身《精武门》。

结果两片皆打破本地票房纪录,李小龙乘势跟嘉禾作出破天荒的安排:与总裁邹文怀合组卫星公司协和,不仅自编自导自己演的作品,还身兼监制,拍了《猛龙过江》(1972年)。此外,他伙同邹文怀与华纳公司合作拍摄了《龙争虎斗》(1973年),这是他的作品中最为西方人熟悉的一部。

1973年夏,李小龙正忙于拍摄自己心爱作品《死亡游戏》期间,在女星寓所内离奇毙命;坊间最流行的说法,认为他是药物过量或过敏致死。

李小龙是首位全球知名的香港影星,直至今天,仍旧是本土最负盛名的人物。他深受本土爱戴,正因其银色事业发迹于香港,而非好莱坞。嘉禾给他住进九龙窝打老道山一个中型住宅,好些早晨,左邻右里会看到他跑步经过。李小龙辞世,有两万多人前来吊唁,把灵堂附近街道挤个水泄不通。香港本土动作片,至今依然以李小龙为衡量标准。

香港所有喜剧演员,都尝试过模仿他;当今动作片巨星李连杰重拍《精武门》(《精武英雄》,1994年),以向李小龙致敬;成龙在《城市猎人》(1993年)戏院一幕的打斗镜头,也从李小龙在《死亡游戏》与谢柏的对打场面中取得灵感。

据拳王阿里的保镖乔治·迪欧曼透露,他曾经三次和李小龙切磋功夫,并将从李小龙处学到的技巧传授给拳王阿里,迪欧曼将李小龙称为:“当时全世界最优秀的拳手”,他认为李小龙的面授机宜使他的拳“既快又有力量”。阿里也曾对李小龙有过评价:“Bruce Lee是那一领域中最为杰出的,他超越了他的时代”

李小龙与NBA篮球巨星贾巴尔也是莫逆之交,他们相识的时候,贾巴尔尚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读书。李小龙的遗作《死亡游戏》中有一场打斗戏,当时和他对演的正是贾巴尔———身材矮小的李小龙在关键时刻飞腿踢倒了饰演“黑巨人”的贾巴尔,那也是该影片中最经典的镜头之一。

2005年,贾巴尔前来中国上海,当时他特地提到了李小龙,将李小龙称为“一生的好友”。“李小龙对我的影响非常大,不仅仅是因为他教会我中国功夫,他在为人处事、养生之道等方面对我的帮助也非常多。”贾巴尔说。

(本文由新浪文化综合资料整理编辑而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