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历史

解放战争国民党军在长春搞“杀民养军”

新浪历史

关注

围城大军兵临城下,数十万二线部队和民兵、自卫队积极配合,在长春城外方圆50里的开阔地域上,形成了一个严密的封锁区,禁止粮食、燃料、蔬菜等一切生活必需品运入长春,禁止人员出城。国民党守军“固守待援”,实施杀民养军之策。从而揭开了“久困长围”的战幕。

和平解放的长春市

长春是1948年10月19日10万大军“久困长围”和平解放的,史称“兵不血刃”。长春的和平解放是东北人民解放军和平解放大城市的先例,首开了解放战争中我军充分利用其他战术和平解放二一个大城市的先河,是著名的辽沈战役的重要组成部分。

1948年,东北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的战争已经进入第三年。东北人民解放军经过三年的战争和群众工作,如保卫四平,三下江南,四保临江,1947年的夏季攻势、秋季攻势和冬季攻势,在已经建立的根据地进行了土地改革和剿匪工作,我党发展和壮大了军队,将东北国民党军队压缩于长春、沈阳、锦州三个孤立地区。

1948年3月1 3日,我军再度攻占四平,切断了长春之敌与沈阳、锦州守敌的陆路联系,长春成为东北解放区后方的一座孤城。国民党军重兵防守长春,总兵力达10.7万余人。为了保住长春,国民党东北“剿总”副司令兼第一兵团司令郑洞国依据蒋介石“重点防御”的战略方针,大力加固工事,控制机场,稳定内部,搜刮粮食,以图与长春孤城共存亡。3月中旬,东北人民解放军的5个独立师进驻长春近郊,形成初步包围,主力部队则以“大兵团集中作战与攻坚战”为目标,进行空前的军政大练兵,提出了“练好兵,打长春”的口号。4月增加兵力,并组成围长指挥部,对长春实行长围久困,展开政治攻势和经济封锁。5月24日,我军第一、六纵队及5个独立师奔袭长春,占领了长春西郊大房身机场及一些外围据点,使长春国民党守军与沈阳的惟一空中运输线趋于断绝。6月5日,林彪、罗荣桓下达《围困长春办法》,决定对长春实行“久困长围”方针。要求采取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手段,围困长春。7日,毛主席正式同意林罗刘提出之第三“久困长围”方案,并希望东北野战军能用三至四个月时间攻下长春,取得攻城经验。6月中旬,东北人民解放军进一步明确对长春实施“久困长围,政治攻势,经济斗争”三位一体的总方针、总任务,变短时间内大兵团强攻为以小部分主力与独立师久困长围的方针。组成围城指挥所,由肖劲光任司令,肖华任政委,统一指挥第十二纵队的第三十四、三十五师,第六纵队第十八师,独立第六、七、八、九、十师共八个步兵师及一个炮兵团担负围城任务。自6月25日起,对长春正式开始实行“久困长围”。围城大军兵临城下,数十万二线部队和民兵、自卫队积极配合,在长春城外方圆50里的开阔地域上,形成了一个严密的封锁区,禁止粮食、燃料、蔬菜等一切生活必需品运入长春,禁止人员出城。国民党守军“固守待援”,实施杀民养军之策。从而揭开了“久困长围”的战幕。

东北人民解放军围城部队正式封锁、围困长春后,与敌人展开了围困与反围困、封锁与反封锁的反复较量。据不完全统计,从6月25日至9月底,长春守敌向我军投诚约1.35万人,约占长春守军总数的1/7。

1948年10月14日,东北人民解放军对锦州发起总攻,长春国民党守军预感到末日来临。15日,蒋介石亲自飞抵沈阳,并向长春守军总司令郑洞国空投手令,命其率六十军,新七军立即突围。在此关键时刻,六十军军长曾泽生当机立断,决定弃暗投明,反蒋起义。16日,曾与解放军商定了起义的具体计划,17日下午,曾泽生出城与解放军具体确定了交接防地的时间、口令、办法。17时通电起义。午夜12点,接防部队解放军独立第六、八、九师入城交接换防,接管了长春东半部防区,六十军同时撤出城外开往九台休整,走向新生。六十军三个师共26000余人起义。

18日,周恩来亲自拟电报给郑洞国,以黄埔旧谊敦促他起义,写道“时机紧迫,顾念旧谊,特电促速下决心”。六十军起义,使国民党新七军官兵更加惶恐,指挥失灵,近于解体。暂编六十一师二团团长姚风祥自行与解放军接触,军参谋长龙国钧得悉表示赞同。晚11时,新七军李鸿派三十八师副师长彭克立,暂编第六十一师副师长宁伟,新七军军部炮兵指挥官王及人,新闻处副处长杨天挺,副官处副处长杨振汉,暂编第六十二师政治部主任吴祥伯等7人为代表,与解放军第一兵团参谋长解方商洽起义,达成协议。19日清晨,新七军参谋长龙国钧面见郑洞国,报告已经准备投诚。上午10时,新七军放下武器,解放军接收西半部防区。至此,长春全部被解放军占领,只有郑洞国兵团总部机关和特务团固守中央银行大楼,犹疑不决。解放军没有采取武力攻占,郑洞国部下向解放军提出“抵抗”一二日后再投降。20日晚11时,郑洞国向蒋介石发出诀别电报。经双方代表谈判,21日凌晨4时,郑洞国等人步出银行大楼,在一阵朝天开枪后,兵团总部举白旗投降,乘车前往解放军第一兵团司令部驻地四家子,其属下特务团官兵同时放下武器。此时,从沈阳飞来的几架飞机在空中盘旋了几圈就飞回去了。苦难长春,不攻而克,宣告和平解放。

然而,长春的和平解放却是用血的代价换来的。长春的优秀儿女为了家乡和全中国的解放,在长春外围战斗中伤亡4000多人,在市区遭国民党杀害的共产党员和爱国志士300多人,还有10多万人民群众在国民党“杀民养军”的政府下饥饿而死,长眠在长春这块土地上。他们用血肉之躯和累累白骨,同国民党进行了殊死搏斗,终于赢得了和平解放。

本文摘自:长春地情网,作者:佚名,原题为:《长春市制沿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