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历史

余荫——写我一生的真实故事

新浪文化

关注

这本书,记载着我快乐的童年以及成长岁月中值得怀念的历史。我必须抱着感恩的至情更努力向前,对家庭、社会、国家以忠贞不二的心奉献全部精力。

《明月乡心》封面《明月乡心》封面

本文作者:张骅,文章来自:《明月乡心》,九州出版社 出版

我要写自传的动机,是从上世纪40年代末开始的。这要归功于我读国立北平师范学院时,一位教我生物学的瞿文华老师的启示。他曾对学生说:“一个人要想立志做一番事业,或想实现某一种理想时,最好是要先向亲人、知己、要好的同学言志;所谓志,就是指活在世上追求的理想。言志,就等于是对自己发表誓言,将自己的心愿——人生观说出来。因为你已经向人家说了,势必得努力去实现它、完成它,不断地冲刺,直到实现自己的理想。”

还记得那天回到宿舍,我就与六位同寝室的学友各言己志。有的想走宗教道路,有的要向艺术发展,而我的志愿则是,结合志同道合、性情相投者,创办教育,由幼儿园办起,一直到大学,献身教育,报效国家;并要以自己的作为、志气和人格,去赢得社会上的重视,一切要尽其在我,做个俯仰无愧于祖先、无损于国家、有所作为的好国民。就这样,我决定了自己未来的人生方向。

我为什么选择从事教育这一途径呢?一、我小时候就羡慕两种人:教书的老师,白衣天使——护士;二、因为我的大哥启示了我。当我读小学时,他讲了美国第十六任总统林肯的故事。林肯当上大总统的时候,有记者访问他:“请问总统先生,你所敬佩的人是谁?”林肯毫不迟疑地回答:“小学时代教我一年级的老师。”三、读西洋教育史时,其中有一段关于十八世纪瑞士儿童教育家培斯泰洛齐先生的描写,他为了献身儿童教育,一生未婚。他的座右铭是“一生完全为他人,没有半点顾自己”,我很感动,因此在我心中,早就深深地埋下了办教育的种子,愿能向他看齐;四、我父母在家乡有几十亩薄田,足可供我开农场、创办学校,为教育而教育,再加上我的个性择善固执,最适合走上这一条路。但因时事剧变,战乱的炮火,粉碎了我的计划,事与愿违,为之遗憾。

处于这个世界多事、国家多难的时代洪流里,在悠悠的岁月中,我的人生旅程碑上,刻下了多少不可磨灭的奇妙往事。

我出生在农村,成长在一个动荡不安的社会里,从我记事时起,那正是民族危亡、国家多难的时期。先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寇侵占东北三省,炮制出一个伪满洲国来。铁蹄下的三千万同胞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所遭受的伤害最悲惨,包括有形的与无形的、物质的与精神的。总之,失去国家、做亡国奴的滋味,是苦是辣,唯有身临其境才能深知。我当时年龄小,只在心灵中烙下了仇日的疤痕而已,到读初中时,爱国的情绪就越发高涨,而反满抗日的思潮也就更炽烈。

1945 年,第二次世界大战虽已结束,东北却还没有真正尝到光复的滋味。狂欢之后,紧接着内战的炮火遍及全国。我深深地感叹,“吊民谁作周文武,早为生民解倒悬?!”

当时我为了逃难,只身到了沈阳。所到之处,逢凶化吉,所有的灾难,都一一幸免。人生很多的际遇,在冥冥之中似乎都有“定数”,犹如神助。每次回忆,便感到祖宗的荫德庇佑着我,兄姊手足之深情鼓励着我,益友义助于我,良师栽培了我。前尘种种,都需用如椽之笔,醮着感激的热泪,写出我一生中空前未有的奇遇,不可思议的风云际会。更愿将我生命中的感受、经历、记忆所及的真实故事一一奉闻给天下为人父母者、为人师表者、为人兄弟姐妹者,并告诫我的两个女儿,怎样做个争气的中国人,要亲其所当亲,爱其所当爱,敦睦邻里、友爱兄弟,奉献心力,忠于国家,献身社会,造福人群。唯有如此,才能消灭仇恨、平息战争,铺好和平的基石,亦即不难世界大同了,是所切盼。为感怀先父母对我无微不至的养育之恩,写此故事不敢有半点虚构。

本书故事中有:父母之至爱、手足之深情、朋友之道义、抗战胜利之欢欣、悲欢离合之体会,更有去国怀乡游子天涯之奋斗,还有周游五湖四海之快乐。因此,对我而言,是一种生命的历程,对社会而言,是强调人性本善的启示。

十一岁离开老家,从故乡到他乡,从少年到白头,这八十余年的岁月,我走遍了千山万水,而能毫发无损,可谓得天独厚。如果说每个人头上都有天的话,我头上的天,给我的是温暖的阳光照耀于我,是适时的雨露润泽于我。所以在我的一生中未曾遭遇任何险阻,没有遗憾,更无怨尤,只有感激所有的亲人与朋友。

受父母的教诲和胞兄的启迪,我从小就喜欢游览名胜古迹、名山大川。书中我分别记载了游北京、游衡山、游日本、游美国、游南非。1983年7—8月间,先后参观考察希腊、意大利、英国、法国、美国等十三个国家,历时31日。1984年11—12月间,参观考察新加坡、新西兰、澳洲、曼谷、香港等地。这两次参观考察,我都以日记的形式,详细地记载了我的见闻和观感,古人云:“行万里路,胜读万卷书。”旅游的确可以开阔眼界,增长见闻,陶冶情操,锻炼体魄。如果您没有去过当地,请把这些记载当做真实生动的游记读吧。

2000 年7 月间,又是我一生的一个转折点。我虽已年近八十岁,但却离开了我居住了五十二年的宝岛台湾,搬回祖国首都北京定居。要问我为什么从几千里外毅然归来,本书第八章就记载了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主要原因就是台湾的政治形势和社会治安每况愈下,我有强烈的家国之思和民族意识,大陆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对台湾同胞和海外华人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这本书,记载着我快乐的童年以及成长岁月中值得怀念的历史。在双亲、兄姊、朋友的惕厉下,物质上的资助没有匮乏过,精神上的鼓励,更使我努力不懈。在操守上对我的教诲,使我人格的成长无憾,种种的关怀是无法衡量的。我必须抱着感恩的至情更努力向前,对家庭、社会、国家以忠贞不贰的心奉献全部精力。

这本书,要流传给我张家后代看的。我曾经说过满族旗人家的女儿在家庭中比较有地位,我家的兄嫂不但爱护我而且还宠信于我,三个哥哥所生的侄男侄女,都是我给起名。我起好了一大堆名字,谁先出生谁就挨着顺序地叫,不论男孩儿、女孩儿头一个字都要用“今”字,大侄今穆、二侄今铎、三侄今是,以下依次叫今哲、今文、今武等,一共是多少侄子侄女呢?我知道而且见过面的只有六个,其余的都未曾见过。

这本书,使我抒发人生快乐的由来。我的快乐,得自于我的热忱、慷慨、诚信、感恩、道义、知义知情——这些都是我人格成长的踏板,择善固执,有所为有所不为,因之使我俯仰天地间而无愧,这就是我的快乐。我的快乐得自“一诚天下无难事”,我就是得了“诚、敬”二字的真传,因之就有了快乐。

这本书,没有求人写序,我是个平凡人,不需要借助名人以自炫,也就不必麻烦别人了。

这本书,写的是我对人生的体验,平铺直叙地写出我崇尚自然、追求完美的夙愿的实现。换句话说,我是怎样走过一生,而在人生历史上没有留下一片空白。

这本书,是我有记忆以来,记载我一向强调的人格的重要,人格就是生命。

这本书,要告诉青年朋友们,诚实——不仅是一种美德,最重要的是它教导了你自信、勇敢、有为有守。看完这本书之后,希望你会有所改变、有所警惕、有所醒悟、有所作为……

这本书,如能使茫然迷失的青年朋友,看过后多多省思,亦是我的欣慰。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