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历史 新史记

重庆谈判整军方案为何流于纸面?

新浪历史

关注

作者:朱晓明 胡博

1946年2月25日,重庆。一项事关中国未来以及国共再度携手合作的重要文件诞生了。这是三人军事小组成员——美国代表马歇尔、国民党代表张治中、共产党代表周恩来通过不断谈判后达成一致意见并签字产生的文件,它的名称是《关于军队整编及统编中共部队为国军之基本方案》(简称“整军方案”)。

“整军方案”的达成,是走向军队国家化的重要步骤,它为解决国共两党长期谈判而未能解决的棘手的军队问题、实现中国军队真正统一提供了必要的前提。然而“整军方案”的诞生以及实施过程却十分坎坷。

军队整编的三个焦点问题

抗日战争的胜利终使中国战胜日本,但随即产生的却是棘手的战后问题。国共之间如何取得共识消弭战火,使中国得到和平的发展呢?

1945年10月10日,《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俗称《双十协定》)签订。毛泽东离开重庆后,由周恩来继续代表中共与国民政府谈判。经过努力,国共双方于1946年1月5日签署了《国共双方关于停止国内军事冲突的协议》,10日签署了《国共双方关于停止国内冲突的命令和声明》《国共双方关于建立军事调处执行部的协议》。前述三份文件被通称为“国共停战协定”,并决定于1月13日晚12时起,停止一切军事武装的“战斗行动”。

与此同时,在重庆召开的各党派政治协商会议也通过五项协议,分别是《关于政府组织问题的协议》《和平建国纲领》《关于军事问题的协议》《关于国民大会问题的协议》《关于宪法草案问题的协议》。如此种种,都预示着“和平建国”的时刻即将到来。

为了加速军事问题的解决进程,根据《国共双方关于建立军事调处执行部的协议》的规定,国、共、美三方成立三人军事小组,共同协商谈判,解决国共武装的统编问题。

1946年2月14日,军事调处会议正式召开。这次谈判历时仅11天,却显得艰难而漫长。谈判中几乎每个问题都要进行激烈的争论,这其中又以“国共军队的比例”“整编军队的程度和时间”“整军方案的标题”三个问题最为显著。

首先来说说军队的比例问题。

在重庆谈判期间,美国国务卿赫尔利提出国共军队按照5:1进行整编,但被蒋介石拒绝。此次马歇尔来华调停,提出一个让蒋介石更加难以接受的草案——国共军队按照2:1来进行整编,如全国陆军整编为60个师,那么其中20个师为中共军队,海空军则有30%官兵为中共官兵。

在蒋介石的强烈抗议下,马歇尔不得不放弃自己的预案,改向“赫尔利案”靠拢,即陆军仍按5:1进行整编,海空军则不再考虑中共。周恩来随即提出,蒋介石在1946年1月召开的整军会议上已经确定国民政府军队缩编为90个师,按此数字,中共军队应缩编为20个师。周恩来考虑到张治中的难处,表示愿意在第二期整编时“另外商定办法”。

张治中拒绝了周恩来的提议,并坚持要求中共军队在第一阶段整编时的数量低于20个。张治中认为,国民政府所属各部队在抗战胜利时计划保留260个师,中共军队则允许编为20个师。现在国民政府军队要缩编为90个师,中共部队怎么能够继续保持20个不变呢?张治中建议按照6:1来缩编部队,即国民政府在保留90个师的基础上,允许中共军队保留15个师。

为了推进谈判的进程,周恩来决定做出让步,表示可以将中共军队缩编为18个师。于是三人小组就此达成协议,规定国民政府所属陆军缩编为90个师,中共军队缩编为18个师。等到整编全部完成后,全国军队保留60个师,其中中共部队占10个师。

解决了数额的问题,接下来就是整编的程序和时间。

马歇尔提出在整编第一阶段中(以前12个月为期),由2个政府师和1个中共师合编为1个军,由政府将领担任军长,由1个政府师和2个中共师合编为1个军,由中共将领担任军长。军司令部人员则由双方混编而成。

张治中和周恩来都表示认可,但周恩来提出不适合在第一阶段就这么办,他希望师与师的合编问题,最好等到第二阶段(以后6个月为期)。张治中则相反,他不仅希望能在第一阶段就完成合编,还进一步提出在第二阶段中应该“不分程度不分级别地对国共军队进行混编”,他希望组成60个师的国家军队,使国共军队之间不再存在区别。

张治中的这个提议实际上是要取消中共军队,周恩来当然不会答应。周恩来继而提议,在前12个月的第一阶段整军中,双方应该各自完成复员整编,待后6个月的第二阶段整军中再进行合理的合编。

据此,马歇尔在2月16日的会议上提出一个折中方案,即“整编开始6个月后,先以军为单位混编,从第7个月开始,每月编成1个集团军,每个集团军由国共各1个军组成。从第13个月起,再以师为单位混合编组”。

马歇尔这一方案得到了国共双方的同意。对张治中来说,虽然时间有所推迟,混编的级别也高,但还是达到了统编中共军队的目的。对周恩来来说,这一方案的混编级别高,对军队实际影响不大,且要在半年后才开始实行,在此期间有充分的时间观察形势做好准备。

最后争论的焦点集中到了整军方案的标题上。

马歇尔拟定的标题是“整编中共军队并使之合编为中国政府军队的基本方案”,张治中则提出了“军队国家化的基本方案”,周恩来继之提出“中国军队复员和统编为国家军队的基本方案”。结果三个标题都没能得到通过。依然是经过马歇尔协调,三人小组重新提出标题名称,再经过文字加工修饰,将方案定名为《关于军队整编及统编中共部队为国军之基本方案》,并于2月25日签字生效。

至此,整军方案得以通过,接下来就是根据方案具体实施。然而随着国共关系的日益紧张,这个方案能成功吗? 

国军整编缺斤少两

根据整军方案,国民政府军政部计划分两步整编。第一步是将目前存在的89个军239个师缩编为30个军90个师,于1947年2月前完成。第二步整编为50个师,于1947年8月前完成。

从89个军缩编为30个军239个师缩编为90个师,这意味着大量官兵的“编余”。实际上,国民政府所属军队在经过八年抗战后缺员十分严重。根据编制,步兵师应在12000人左右,但中央军各师也只能维持在4000到6000人。中央军都如此,更不用说其余杂牌军。严重者如晋绥军的第71师,一度只有800人。

按此情况来说,国军的整编实际上是裁减大量没有必要继续存在的“单位”,将裁撤部队的精壮士兵充实到保留下来的部队中。真正有失业风险的,多以军官和老弱士兵为主。

为了安抚编余军官,尤其是将官,蒋介石特地在1946年2月召开的复员整军会议上公开表示“各军、师平均裁减”。简单来说就是先实行“集团军司令部改组为整编军司令部或绥靖区司令部、各军、师缩减1/3,军缩师,师缩旅,每旅辖2团”。整编后的三旅制师,人数约在28000人左右,两旅制师约在19000人左右,整编后的旅约在8000人左右。

这个方案安抚了不少战功卓著的将官,军政部则秉承蒋介石的意思,以扩充中央军嫡系集团、分化地方军事集团为目的,将陆军大部分现有部队分三期整编。计划第一期从1946年3月开始至4月结束,安排整编27个军66个师;第二期从5月开始至6月结束,安排整编31个军92个师;第三期从7月开始至8月结束,安排整编25个军67个师。至于剩余的6个军14个师,安排在第二阶段再实施。

1946年3月,整军正式开始,然而一开始就很不顺利。首先碰到的问题恰恰就是番号问题!

根据计划,军整编为师,原来的军番号即为师番号。比如第1军整编为第1师、第20军整编为第20师、第54军整编为第54师。但这么一来,许多拥有“纯正”嫡系血统的部队将失去其历史传承的番号。

比如第18军,该军源自第11师,是陈诚的起家资本。根据计划,第18军整编为第18师,而宁夏军阀马鸿逵的第11军则整编为第11师。对于陈诚和“土木系”(“土”拆开为“十一”、“木”拆开为“十八”)成员来说,这是绝对不能接受的事情。又如第2军、第10军、第14军、第52军,分别源自黄埔军校教导部队出身的第9师、第3师、第10师和第2师,这些部队同样不愿意将标榜自己血统的番号让给他人。

经过协调,第18军同意在整编后使用第11师的番号,其余如第2军整编为第9师、第10军整编为第3师、第14军整编为第10师、第52军整编为第2师也都被以“特例处理”。

番号问题只是表象,真正“触线”的还是实际的整编。谁都不想将自己有实力的部分裁去1/3。各级部队都想方设法保留部队。

比如第1军,所属辖第1师、第78师、第167师各应裁撤1个团,但第1战区司令长官胡宗南用长官部的经费将第1师和第78师裁撤的2个团分别改用整编第1师独立团和补充团的番号予以保留。

又如第18军,军政部长陈诚为了保留该军所属第11师和第18师的种子,决定将第118师的三个团全部裁撤,将第11师和第18师原本应该被裁撤的2个团编入整编后的第118旅。既完成了整编任务,又达到了保存精锐的目的。

再如第36军,该军在抗战后期被改编为特种军,所属各级皆为四四制,即军辖4个师、师辖4个团、团辖4个营……在实际整编时,军长钟松希望胡宗南能酌情考虑,不要裁撤得太厉害。对此,胡宗南表示支持,他将第36军所属的第48师调拨给两师制的第17军,使第17军在整编后能成为三旅制甲种师。至于第36军,在整编后维持三旅九团制特种编制,根据计划需要裁撤的3个团,保留其中2个用来编组1个新编旅。通过这次整编,第36军实际只裁撤了1个团。此后新成立的国防部派员视察整36师,发现了这个“奇怪”之处,便严令该师完成整编任务。师长钟松在得到胡宗南暗示将3个团改为整编第36师的3个独立团后,才算是完成了整编任务。

如此种种,都使整编缺斤少两,名不副实。根据1947年2月的官方统计,国民政府的整军使陆海空军原本的600万人减少至430万人。也就是说,国军的整编总计裁撤170万人,但这些人大多是游击部队、伪军和因建制被撤而没有归宿的军官。

中共军队的整编

1945年8月到12月,中共军队不断扩大解放区和扩编部队,使军队实力有了较大提高。根据12月的《延安总部所辖各区综合统计》显示:正规军和地方军共有46个纵队(军)、138个旅、519个团共131.8万人,其中正规军94.8万人,地方军约37万人。

1946年2月,《中共领导的解放军整军复员计划实施表》出炉,包括第一期(1946年4月底)、第二期(1946年5月至1947年3月)、第三期(1947年3月至9月)拟保留和复员的人数。整编的原则是“裁减老弱及无职务、无武器人员,合并机关,减少非战斗单位,充实部队,减少财政支出,利于长期打算”。

中共的整军目的一是精兵简政,二是争取舆论。精兵简政,不仅可以裁撤老弱,精干部队,还可获得解放区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得到国统区和外媒的肯定。

对于第一期整军, 7大战略区除东北民主联军外的大致情形为:

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整军前为6个旅,5个军分区(警备区),总兵力3万余人。裁减部队10个团、12个营、67个连,复员干部战士2700余人。整军后合并1个旅部,保留为5个旅、5个军分区,共2.8万余人。

晋绥军区:整军前有晋绥野战军(4个旅)和吕梁、雁门、绥蒙3个军区12个军分区及1个独立旅、1个骑兵旅。整军后,晋绥野战军辖6个旅,吕梁、雁门、绥蒙3个军区不变,军分区数量减少到9个。

晋冀鲁豫军区:整军前为5个野战纵队,整军时除复员老弱外,只将太行所属4个军分区合并为2个,另有部队转隶或改称。整军后,晋冀鲁豫野战军辖5个野战纵队,晋冀鲁豫军区辖太行、太岳、冀南和冀鲁豫4个军区。晋冀鲁豫军区在1946年3月之前,曾组建7个纵队,1946年1月时,1纵已去晋察冀,8纵撤销番号,此两纵的变化不属于国共整军方案范围。从整军前后对比看,晋冀鲁豫军区基本没有执行缩编。

晋察冀军区:该军区在抗战胜利后部队大发展,曾组建了2个野战军9个纵队(含调来的晋冀鲁豫1纵)约20万人,地方军10.4万人。1946年3月做出整编计划,按野战军2、地方军1的比例,野战军编15万人,地方军编7.5万人,全区军队共编22.5万人,复员转业10万人。6月基本结束。7月正式统一各纵、旅、团番号。整编后,野战纵队减为4个,地方军编为6个军区21个军分区及13个独立旅。从整军前后对比看,晋察冀军区整军力度最大。但由于复员人数较多,野战部队实力大为减少,伤了元气,质量也严重下降,对而后执行作战任务带来极大影响。

中原军区:整军前为2个野战纵队7个旅和3个地方军区9个军分区零3个独立旅,总兵力6万余人。1946年3月整军时复员2万人,撤销了2纵14旅,地方军撤销了鄂东军区建制和江汉军区、河南军区所属之7个军分区及独立第1、3旅,保留独立第2旅,组建鄂东军分区。整军后野战部队为2个纵队6个旅,地方军为2个军区3个军分区零1个独立旅。

新四军兼山东军区:该军区野战部队分为山东野战军7万余人和华中野战军4万余人,地方军分为华中军区12万余人,胶东、滨海、鲁中、鲁南、渤海军区共22万余人。总兵力计45万余人。按照军委第一期精简1/3计算,该军区应精简15万人。实际上在国军步步进犯的严峻形势下,整编计划只落实很少一部分。整军后华东地区的八路军和新四军,总兵力为42万余人,其中野战部队为13万余人。

综上所述,在6大战略区的裁军复员上,晋察冀军区最积极、最认真。究其原因,主要是中共要在全国树立一个复员裁军的榜样,以事实让设在北平的军调部看到中共执行整军方案的切实认真。从直接效果看,是晋察冀的损失,但从大局看,这是晋察冀的贡献。

从1946年3月下旬开始,毛泽东开始考虑冲破雅尔塔体制的束缚,继续遵循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根据中国自身情况制定出符合中国革命发展实际的战略方针。根据这一思想转变,中共在第一期整军复员计划完成后决定暂缓实施第二、三期。

这时中共的裁军情况是怎样的呢?5月10日,延安总部将《中共领导的解放军延安总部关于整编复员实施计划的报告》印送军事三人小组。报告概述了第一期整编复员的经过与结果。

报告说:1945年12月中共领导的武装部队共有131.8万人,至1946年4月底已裁减32个纵队、213个团,共复员52.9万人(不含东北民主联军和华南部队);现保留正规军12个纵队、6个师另2个骑兵团共39.1万余人,地方部队约29.6万人,总共68.7万余人,减员约62万人。第二期拟将正规军编为18个国防师等,共保留31.7万余人,复员7.4万余人;第三期,正规军缩编为10个国防师等,共保留19.3万余人,再复员12.4万余人。

但在整编时,中共对整军方案采取了密切关注对方动态、部分执行以保存实力的原则。比如为配合宣传口径,新四军兼山东军区在5月的《山东部队整编复员工作报告》中写道:“1945年12月时……共354056名。几个月来共裁减了野战司令部1个、纵队司令部7个、旅司令部7个、军分区司令部5个、团部56个。主力军除国防师及军部外与转地方军外,共复员与减员数计106186名,地方军复员及消耗共计80589名,现有人员共计167281名。”显然这是不合实际的,若按此报告来算,那么削减力度要比晋察冀还厉害,都超过50%了。

再如张震在回忆录中写道:华中地区部队只能编2个师,因此准备以张震之淮北9纵与苏中之7纵各编1个师,下辖3个团,并与国民党部队统编。将由6、8纵分别改编而成的第6师和第1师对外称“屯垦部队”,以保存我之主力。9纵和7纵战斗力一般,特别是7纵,完全是苏中地方部队组成。而6师和1师则是新四军战斗力最强的两个部队,以后是解放军24军和23军,三野的王牌主力军。

总的来看,整军方案发布后,国民政府军队和中共军队均做出了整军姿态,明面上各自进行了整编复员,也借此达到了自己的目的。一边整军,一边备战,终于在1946年6月拉开了中国历史上空前规模的内战序幕,整军方案亦付诸东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