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平抗战实录丛书”在京出版发行

新浪历史
由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策划,北京市新闻出版广电局、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支持,北京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北京燕山出版社、北京时代华文书局联合出版的“北平抗战实录丛书”24日正式出版。丛书总计200余万字,首次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挖掘和展现了北京地区抗战历史。
在西单图书大厦举行的新书首发暨作品研讨会上,出版社介绍说,丛书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强调通俗性、可读性。12种图书体裁不同、角度不同,既有考证严谨的历史读本,也有填补空白的学术研究,既有扣人心弦的亲历讲述,也有感人至深的文学描写。有的书故事性很强,如,《北平硝烟》是第一本北京本地作家深度描写北京抗战历史的长篇纪实文学,用实地的采访、文学的语言讲述了北平军民同日本侵略者进行斗争的故事。《家风的传承——我们家鲜为人知的抗战故事》通过对抗战老兵祖孙三代的采访,讲述了北平地区鲜为人知的“小人物”的抗战故事,凸显了抗战精神代代相传的含义。《永远的丰碑——北平抗战英雄谱》重在挖掘北平抗战英烈故事,突出了新材料、新故事、新写法。《文物背后的抗战故事》以文物为线索,用文物背后的故事还原日军侵略暴行,以及北平军民的反抗和胜利。
也有图书力图填补该领域研究和出版空白。如,《沦陷时期的北平社会》是市委党史研究室多年研究成果,查访了大量档案、报刊、文献、口述资料,首次还原了沦陷时期北平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市民生存状态等。《国际视野下的北平抗战》对国际人士的回忆录、历史著作、新闻报道以及相关国家的历史档案进行了搜集研究,力图从国际视野的角度呈现真实的北平抗战。《隐忍与抗战——抗战中的北平文化界》则首次将视角聚焦于留守教授、留平艺人等北平文化界的爱国表现。
图书策划新颖、别具匠心,如《北平抗战史上的100个瞬间》是从数百万字政协文史资料中,挑选了最为典型生动、感人难忘的100个史实瞬间,将难于阅读的“大部头”创造性转化为生动具体的“小细节”,传播效力和史料价值大大提升。《一腔无声血——从<四世同堂>看沦陷时期的北平》通过对文学名著中的种种细节进行追本溯源,还原小说背后的真实事件与真实人物,对年轻人了解《四世同堂》及沦陷时期历史大有裨益。《地火燃九城:抗战时期的北平地下斗争》以纪实的笔法,巧妙地嵌入了当年亲历者的回忆文字,再现了北平地下党与敌人斗智斗勇的战争岁月。
《北平抗战简史》、《卢沟桥事变:全民族抗战的起点》则汲取了学界最新研究成果和史料发现,拥有通俗的笔法、正史的风范,使读者一本书读懂北平抗战和七七事变。
值得一提的是,丛书还首次尝试与北京电视台新媒体合作,读者可以通过扫描图书背后的二维码,进入“北平抗战实录”公众号,了解更多丛书相关信息,还可以通过公众号进入北京电视台新媒体网站,观看到更多相关文字、图片、视频等精彩内容,实现跨媒体联动。
丛书已入选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重点出版物。
图书分册简介:
1.《北平抗战中的100个瞬间》
按照“亲历、亲见、亲闻”的“三亲”原则,从亲历者的角度讲述了北平抗战中100个最为典型生动、感人难忘的史实瞬间。多侧面展现了从1931年到1945年,北平工人、农民、军人、商人、官员、学生、城市贫民和文化界人士等各界人士,坚持抗战、誓死不当亡国奴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
2.《地火燃九城:抗战时期中共北平地下斗争》
首部全面记录抗战时期中共北平地下斗争的纪实作品,全面翔实地描述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地下工作者们为抗日救亡做出的卓越贡献。本书纵览全局,全面宏观与细节微观兼备。在保证纪实作品严谨性的同时,巧妙地嵌入了当年亲历者的回忆文字,向读者娓娓道来,使那段艰苦卓绝、热血激昂,与敌人斗智斗勇的岁月生动、鲜活地呈现在读者眼前。
3.《一腔无声血:从<四世同堂>看沦陷时期的北平》
《四世同堂》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代表作,也是唯一正面描写抗战时期普通民众生活的长篇抗战小说。本书别出心裁,从对文学名著解读的角度出发,对沦陷时期的北平社会进行了深度还原,模式新颖、视角新颖,在众多抗战纪实文学中另辟蹊径,更加适合新一代的读者群以及文学爱好者了解抗战史。
4.《国际视野下的北平抗战》
本书是一面极好的镜子,通过对国际人士的回忆录、学术著作、新闻报道以及相关国家的历史档案进行认真梳理,从崭新的角度,对北平人民的抗战活动进行了详尽考察,对当时北平抗战的参与度及各种时评、反响等不同层面予以较为详尽的呈现与分析,从而让更多的人了解北平抗战的真实面貌,并正确评价北平抗战在中国抗战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与作用。
5.《家风的传承——我们家鲜为人知的抗战故事》
本书以北京地区健在的40位抗战老兵(极少数故去)为主要人物,以老兵的抗战故事和家人三代传承抗战精神的故事为主要内容,突出老兵的抗战精神在当今时代的社会意义。每个故事的结尾,留有老兵及其家人的抗战精神感言或北平地区普通三口之家的感言,彰显了抗战精神作为家风的传承。本书由《京华时报》记者采写。
6.《文物背后的抗战故事》
首次用遗世文物,从一个前所未有的角度展示北平抗战历史的风云。从打响全面抗战第一枪的卢沟桥事变,到抗战胜利结束,每一个阶段都有无数文物默默记录着,成为控诉日军侵华的见证人。本书用注满沧桑的文物使后人感受战争挥之不去的伤痛,以悲壮的抗战历史为文物添一枚特别的军功章。
7.《隐忍与抗争——抗战中的北平文化界》
本书重点描述沦陷期各大学的留平教授、文艺界的留守艺人、国家馆藏资料文物的保护和转移过程,揭开一段段鲜为人知的抗战往事,展示战争环境下文化界人士的特殊历程,是国内第一本全面呈现北平文化界在抗战期间全貌的书籍。书中没有大战争大灾难,只有一个个不屈的个体,以书斋作战场,以纸笔为武器,无声而不屈的抗争,同样惊心动魄感人肺腑。
8.《永远的丰碑——北平抗战英雄谱》
本书由中共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北京青年报》共同策划编撰,曾有部分内容在《北京青年报》分期刊登。本次出版经过精挑细选,将部分已发表和尚未发表的稿件一并整理出版。本书无论是从稿件内容上还是写作手法上,都突出一个“新”字,做到新材料,新故事,新写法。以新的视角,新的事迹,更加生动、立体地反映北平抗战的悲壮。
9.《北平硝烟》
《北平硝烟》是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的长篇报告文学,也是第一本北京本地作家深度描写北京抗战历史的文学作品。作者亲赴古北口、延庆等地寻访抗战遗迹、遗址,采访当地多名抗战亲历者,用详实的资料,文学的语言再现中国共产党、八路军、国民党官兵以及北平军民同日本侵略者进行斗争的历史史实。
10.《北平抗战简史》
一本书让你读懂北平抗战:从九一八事变南下请愿到一二九运动,从长城抗战到卢沟桥全民族抗战开端,从城内斗争到平郊根据地……北平军民始终站在抗日的最前线,用血与火的斗争,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11.《卢沟桥事变:全民族抗战的起点》
本书全景再现了卢沟桥事变的全过程,汲取学术界的最新研究成果,将卢沟桥事变放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宏观场景之中审视,既有宏大历史波澜的展示,又有微观史实细节的刻画。
12.《沦陷时期的北平社会》
档案、报刊、文献、口述……这些无声无息的材料,在作者笔下变成了控诉日本侵略者的残暴统治、刺刀下的殖民统治和经济掠夺的活生生的人和事,还原了沦陷时期的北平社会全貌,歌颂了中华民族不屈的傲骨与灵魂。